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共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4节 种群的演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能力目标: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2.教学难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21世纪教育网五、教学用具:六、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1.见P78P79。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
2、的群落结构。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板书一、演替的类型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
3、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板书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荬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
4、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15年,根据耕作时期长短,土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板书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2”,阅读P81,并完成“思考与讨论”。来源:21世纪教育网提示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群落的演替 群落 演替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