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洛丽塔形象的悲剧性(共12页).doc





《试论洛丽塔形象的悲剧性(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洛丽塔形象的悲剧性(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试论洛丽塔形象的悲剧性摘 要: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叙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和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一段为当时世人所不容的畸形爱恋故事。整个故事笼罩着强烈的悲剧色彩。故事中女主人公洛丽塔短暂的人生就是一个悲剧的人生,她的悲剧既是她所处时代的社会的悲剧,她所代表的那一类青年女性命运的悲剧,也是她个人性格的悲剧。正是这几重悲剧的交响,使洛丽塔这部小说有了一种别样的悲剧魅力。关键字:洛丽塔 悲剧命运 表现 原因Preliminary discussion Lolita image of the tragicAbstract:“ Lolita” is writt
2、en by the Russian-born American writer Vladimir Nabokov. The novel describes a love story between the middle-aged man Humbert and the underage girl Lolita. Their abnormal relation is not accepted by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And the whole story is also filled with tragic color. The heroin, Lolita, i
3、s a tragedy. Lolitas short life is not only a tragedy of the society and her personality, but also a tragedy of the feminine destiny. I t is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three folds of tragedies that finally make Lolita holds a unique charm.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 - key words: Lolita Tragedy Performance Reaso
4、ns专心-专注-专业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目录3前言洛丽塔(Lolita)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俄裔美籍作家、评论家、诗人和翻译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毕生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此小说让他在文学的阿尔卑斯山占据了一席之地。洛丽塔讲述了一段常人所不能接受的畸形爱恋。男主人公亨伯特在童年时期恋上了比自己大几个月的邻家女儿安娜贝尔,两人艰难的寻找时机彼此交欢。但意想不到的是,安娜贝尔在不久却因为伤寒而离开了人世,这段至真至纯而短暂的初恋使亨伯特一生都难以释怀。正如荣格所说:“记忆中存留的童年意象都包含着深远的意义”。1正是这段残缺的爱恋给男主人公心里造成的阴影,使他疯狂地迷恋上了914岁的性感少女,也就是作者笔
5、下的“小仙女”。男主人公亨伯特在美国休假时疯狂地迷恋上了女房东的女儿洛丽塔,为了能和洛丽塔近距离的接触,他不仅改变决定租下了自己为之厌恶的房间,而且还违心的娶了自己并不爱的女人洛丽塔的母亲黑兹太太。这样他便能顺理成章的和自己的“女儿”亲密接触。黑兹知道亨伯特是迷恋自己的女儿才违心地娶她的时候,她激愤万分,却在外出寄信过马路的途中意外身亡,带着这个没有寄出的秘密永远的离开了人世,而此时的亨伯特在没有任何障碍的阻挡下,终于如愿以偿地以监护人的身份对洛丽塔进行照管。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恶劣行径,他带着洛丽塔驱车游历美国各个地方,居住在众多杂乱无章的汽车旅馆,实现了自己那变态的愿望。在洛丽塔不堪忍受
6、亨伯特对她的严加控制以后,经过多番预谋,和名叫奎尔蒂的中年男子出逃。此时的亨伯特发疯似的四处追踪,寻觅踪迹,但还是一无所获。三年后,落魄的洛丽塔给继父亨伯特写了一封求救信,这才使亨伯特能再次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人儿。而此时的洛丽塔已为人妻,身怀六甲,完全没有了以前的神韵。她再也不是亨伯特眼中的“小仙女”了。当亨伯特请求洛丽塔再回到自己身边,重新开始共同生活的时候,洛丽塔果断地拒绝了。伤痛的亨伯特离开洛丽塔之后,找到了当年诱惑洛丽塔出逃的男子奎尔蒂,并用枪击毙了奎尔蒂。而亨伯特也随之走向了毁灭。小说又名一个白人鳏夫的自白,以主人公在狱中忏悔的自白形式讲述其一生,重点描述了二人共同游历的美好时光。很
7、多读者认为洛丽塔是一本描写性爱的爱欲小说,在本书问世之际还被列为禁书。但仔细品味之后,读者会发现在性爱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思考。著名作家苏童曾这样评价洛丽塔:“乱伦和诱奸是猥亵而肮脏的,而一部出色的关于乱伦和诱奸的小说竟然是高贵而迷人的,这是纳博科夫作为一名优秀作家的光荣。他重新构建了世界,世界便消融在他的幻想中,这有多么美好”。2小说的全过程中都渲染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气氛。女主人公洛丽塔的悲剧从出生时便已经降临,止于其生命的终结。笔者将从亨伯特的孽行,教育和环境这三个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洛丽塔悲剧命运的成因。一、悲剧命运的表现小说中女主人公洛丽塔的命运是极富悲剧色彩的。这种悲剧贯穿于
8、洛丽塔整个生命过程的始终。洛丽塔的成长历程复杂而艰辛,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父亲的缺失与母亲的呵斥、责骂使得洛丽塔不能像其他普通孩子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家庭的不完整给洛丽塔带来的悲剧。家庭的不完整给洛丽塔带来的另一个隐性因素则是洛丽塔对父爱的渴望,这种渴望使洛丽塔迷恋沉稳帅气的中年男子,这正好给图谋不轨的亨伯特带来了机会,把自己推向了危险的境地。亨伯特的出现,更加剧了洛丽塔的悲剧性。可以说洛丽塔的命运在亨伯特看到她的第一眼时就已经被亨伯特所控制了。她没有自由没有玩伴,到后来失去自己唯一的亲人,沦落为孤儿。跟着自己所谓的继父,在外人眼里他们是父女,而私下里她却是他的情人。亨伯特用各种手段对
9、洛丽塔实施性行为。所有这些对于一个年仅十二三岁的未成年少女来说无疑是残酷的,悲哀的。许多读者在读到洛丽塔成功脱逃,摆脱亨伯特控制时,或许心里会产生一种暗喜,认为这或许会是洛丽塔悲剧命运的转折点。可结果却不如读者所愿,正如著名作家任生名所说:“想象一种悲剧就是想象一种生存困境”。3一个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女从摆脱一种生存困境到转入另外一种生存困境,奎尔蒂花言巧语的引诱以及与亨伯特同样的恋童癖对洛丽塔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作为洛丽塔的初恋情人,奎尔蒂在洛丽塔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而现实中的奎尔蒂并没有洛丽塔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他的一系列恶劣行为打消了洛丽塔心中对爱情,对生活的完美期待。洛丽塔不再相
10、信爱情,不再对未来饱含希望。可以说奎尔蒂彻底撕碎了洛丽塔的心,把唯一支撑洛丽塔好好生活下去的理由也给剥夺了。奎尔蒂就像洛丽塔那千疮百孔伤口上的一撮盐,给洛丽塔本以悲剧的人生再添悲剧成分。小说的最后,洛丽塔抛开一切准备开始新的生活时,作者却没有给她开始新生活的机会。洛丽塔难产而死,其短暂而悲剧的生命历程就此定格,无以复加。通览全篇,不管是叛逆不羁的洛丽塔,沦为孤儿的洛丽塔;还是随着继父四处漂泊的洛丽塔,在黑夜里呜咽抽搐的洛丽塔;亦或是同奎尔蒂艰辛出逃的洛丽塔,面容枯槁怀孕的洛丽塔,每个生活阶段无一不体现出洛丽塔这个人物的悲剧性。二、悲剧命运的原因(一)亨伯特的孽行亨伯特第一次见到洛丽塔时,便疯狂
11、地迷恋上了她,并认为她是自己儿时女友安娜贝尔的化身。基于这种痴恋,他违心地娶了黑兹太太,好让自己长久的与洛丽塔相处。尤其是在黑兹车祸身亡之后,亨伯特用花言巧语蒙骗年仅十二岁的洛丽塔,无所依靠的洛丽塔只能跟着自己所谓的“继父”,亨伯特带着洛丽塔离开了寄宿学校,驱车横贯美国大陆,四处流浪。在一家名叫“着魔的猎人”的汽车旅馆内,亨伯特利用禁药,畏畏缩缩、迫不及待地占有了洛丽塔。正如“着魔的猎人”这一旅馆的名字,亨伯特对洛丽塔的占有是着魔的,自私的。从道德层面上讲,他是洛丽塔的监护人,而实质上他却是洛丽塔最严厉的监视人。她从寄宿学校把洛丽塔接走,不让她参加同龄人的正常交往活动,阻止她与其年龄相仿的异性
12、接触,连对洛丽塔的身心发展有益的活动与游戏,他也是极力阻止,能少则少。如果他发现自己引起了旁人的注意,他便带着洛丽塔马上离开。正是这样的严加看管,使得洛丽塔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她几乎没有任何亲密的朋友,也没有固定的玩伴。长时间的看管与控制,再加上不停变换的陌生环境,使洛丽塔的心理和智力完全不能正常发育。其命运的可悲不言而喻。由于亨伯特的痴恋,他不仅对洛丽塔的自由进行控制,他还妄图控制洛丽塔的生长。他知道童年期的孩子生长发育旺盛,“一月一日她就要十三岁了。再过差不多两年,她就不再是小仙女,而会变成一位年轻的女郎,然后成为“女大学生”失望连着失望”。 4这种快速的生长发育与亨伯特特殊的恋童癖(
13、他只对914岁的性感少女感兴趣)是相冲突的。为了减缓洛丽塔快速的生长发育,保持她的童稚状态,他不顾恶果给洛丽塔服用安眠药。亨伯特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与控制欲望不仅体现在上述两个方面,更体现在他对洛丽塔幼小身体的残害。不可否认,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爱恋是真挚的,是痴迷的,难怪不少评论家认为洛丽塔是一本关于爱的书,不是欲而是爱。但问题就出在这种真挚的爱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正如荣格所说:“在给定情景下,只有当人们的情绪没有超过某种严格的限定之时,理性的探讨才能得以进行,才可以获得成功。如果情感的激烈程度高于这个水准,理性使可能丧失一切功能。而且被空洞的口号与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取代”。5亨伯特几近疯狂的爱,对洛
14、丽塔实施一系列的性行为,给洛丽塔零花钱但前提是让洛丽塔履行自己基本的职责;把咖啡带给她是多么甜蜜,然后拒绝给她,除非她完成早上的任务。正是这种肆意践踏弱小生灵的孽行,使得洛丽塔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相差甚远。她的肛门与生殖器官发育不稳定,性早熟突然到来好像给她带来了麻烦。这种局面正是亨伯特亲手造成的。小说中当亨伯特在三年之后再次见到洛丽塔,并请求一起生活时,洛丽塔断然拒绝了。在小说的最后,当亨伯特杀了奎尔蒂站在高高的斜坡上等待警察前来时,他终于彻悟了自己的罪行,“我听到的不过是正在嬉戏玩耍的孩子们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倾听那矜持的窃窃私语中间迸发出的不相连的叫喊,随后我明白了那令人酸楚、绝望的事并不是洛
15、丽塔不在我的身边,而是她的声音不在那片和声里面”。6这些都深刻的道出了亨伯特对洛丽塔短暂生命的毒害之深。(二)教育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自身的成长过程。教育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7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教育不单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教育的育人功能才会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家庭教育在这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1.家庭教育家
16、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或长辈对未成年孩子进行的教育过程。其目的是使孩子在未入学之前其身心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其接受学校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也就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而作为孩子的家长便是这第一课堂的老师,是孩子的启蒙之师。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好比一块大理石,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8从这六大因素的排列顺序来看,家庭排在第一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一项儿童心理卫生调查认为,最大的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论洛丽塔 形象 悲剧性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