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docx
《2022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语文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三、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四、课时安排: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二)导语。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三)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
2、介。学生可结合注释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三)熟读课文。1、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2、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学生各自朗读课文。3、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4、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1)弃甲曳( )兵(2)涂( )有饿pio ( )(3)鸡豚( )狗彘( )之畜( )(4)数( )罟( )不入w ( )池(5)无( )失其时(6)谨庠( )序之教(7)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 )之义答案:(1)y。(2)涂t通假字,同“途” 莩。(3)tn zh x。(4)c g
3、洿。(5)无w通假字,同“毋”。(6) xing。(7)颁 bn通假字,同“斑”。(8)悌。4、学生各自朗读课文。了解文意。(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要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教师适当作朗读提示。1、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2、指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并作阅读提示(1)提问: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明确:“民不加多。”(2)提问: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3)提问: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4、?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4)提问: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明确:(学生合上课文回答)“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5)教师反读本段,学生朗读并背诵。教师对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6),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7)提问: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8)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
5、别的?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9)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10)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朗读、背诵。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11)提问: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12)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
6、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13)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14)提问: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
7、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15)提问: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明确: 对比,涂有饿莩,比喻,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概括本文写作特点,指导学生背诵。1、结构严谨 :民不加多的疑问;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2、善用比喻(学生可背诵局部何比喻有关的部分)。3、气势充沛(学生背诵排比句式)。学生齐读(齐背)课文。(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做练习三。第三课时:(一)教学要点:1、总结文言知识,做课后练习,进行阅读训练,对全文进行小结。2、检查学生背诵课文。(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加点词和例句用法相同
8、的一项。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1)树之以桑。(2)可以衣帛。(3)然而不王者。(4)王无罪岁。(5)既来之,则安之。2、句式。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1)或或(2)直耳,是也(3)是何异于(4)未之有也3、(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4)未之有也 不曾有的事情。(宾语前置句)(三)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1、数。
9、(1)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 屡次(5)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c 密、细密(6)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sh计算2、直。(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3)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4)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3、发。(1)百发百中。成语,发射。(2)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
10、涉世家 。征发、派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4)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花开。(5)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 出发。(6)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7)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4、兵。(1)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2)穷兵黩武。成语,战争。(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4)草木皆兵。成语,士兵。5、胜。(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尽。(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4)日出江
11、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超过。(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优美的。(三)布置作业。1、预习下一课。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四)板书设计。寡人之于国也惠王疑问:民不加多,何也?孟子设喻 :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设圈套)揭示原因:本质一样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孟子主张: 行王道措施、态度、结果 (对比)民不加多的疑问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寡人之于国也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
12、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教学过程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1)抢夺梳妆匣(2)诱骗继承权(3)看守密室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2)讨论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
13、有什么影响?(“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视钱如命)“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至死不变的贪欲)“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守财奴)4. 总结、拓展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教案点评: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14、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二)导入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指导预习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研习新课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
15、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
16、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师生共同讨论完善。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
17、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提问:为什
18、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
19、,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布置作业完成“思考和练习”三第二课时检查作业研习新课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
20、,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教学设计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绿色蝈蝈教案,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教案,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背影教案,背影教学设计幽径悲剧教案,幽径悲剧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教案,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紫藤萝瀑布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
21、“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守财奴教案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学生自读这一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语文教案 模板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