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 古诗二首1 4 古诗二首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语言轻俏,意境静美而著称。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次乘舟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眼前奇特伟美的景色勾起了他的吟兴,诞生的一首不朽的诗篇。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英姿,写出了
2、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五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3.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4. 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 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3. 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
3、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4. 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 - - - - - - - - - -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 古诗二首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重难点分析:体会诗的意境美。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了解洞庭
4、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初读对比,把握诗境1. 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教师板书诗题:望洞庭望天门山)2. 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3.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首诗, 简介作者 。从写作的题材上体会这是两首写景的山水诗作。4. 抓题目中的“望”字,引出成语 或诗 句加 深 对 “望 ”字 本义 的 理解。望 :看 ,往 远 处 看。 由“ 望” 字 入手,引
5、出成语加深对“望”本义的理开课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解课题,明作者,读诗句,作比较。形成合力,使学生把握共性,此处整合,意在铺垫史实背景、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 - - - - - - - - - -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 古诗二首3 解。如“望梅止渴、望而生畏、望尘莫及、望眼欲穿、望而却步、望子成龙 、 望 风 而 逃 ” 等 。 这 样 一 来 对“望”理解更深入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读这两首诗,找一找诗
6、人都望见了什么?从哪里能够看出诗人是在远处望洞庭、望天门山,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5. 汇报交流各自所发现的两首古诗中描写的不同景物。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学习望洞庭。过渡: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 足迹 ,到 湖 南 岳阳 的洞 庭 湖 走一走,看一看。(一)整体读,感知美。1. 欣赏洞庭湖美景画面。2. 多媒体出示 诗和音乐,教师范读。3. 自己练读。4. 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二)理解读,洞察美。1. 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呢?2. 学生各抒己见。3. 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1)自由理解。(2)小组内研讨。(3)全班交流
7、。(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通 过图 片 展 示 洞 庭 湖 的 迷 人风光,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 疑难。 这样 可激 发 他 们的 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
8、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激 发学 生 读 诗 的 欲 望 。 正 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 - - - -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 古诗二首4 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 间, 在月 光 照 映下 ,湖 面 迷 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4. 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1
9、)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重 点指 导理解 “ 白银盘 里一青螺”: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5. 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0、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 背诵古诗,水到渠成。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
11、,共 11 页 - - - - - - - - - -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 古诗二首5 (三)对比读,深化美。 1. 投影映示:望洞庭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 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 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桌交流。4. 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 再读原诗,深化美。(四)延伸读,升华美。1投影映示: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2 年冀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古诗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