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 一、绪论1、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 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心理过程 (注意伴随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2 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 (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 (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4、心理
2、学的发展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 1885)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 )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
3、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5、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意识理论 :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 :1、 “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2、 “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3、 “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1、口唇期( 0-18 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2、
4、肛门区( 18 个月 -3 岁)肛门排放性性格肛门便秘性性格3、性器区( 3 岁-6 岁)生殖器(性感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word 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4、潜伏期( 6 岁-12 岁)玩伴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6、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完全在于环境与条件的影响。20C心理巨大思潮“行为主义,精
5、神分析,人本主义”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6、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的态度、讲究科学的方法)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道德性原则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什么是?内容?优缺点?)二、注意1、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两个特征:1、注意的 指向性 :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2、注意的 集中性 :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的强度与紧张度。3、注意的功能 :选择、保持,调节、监督4、注意的种类 :根
6、据注意的性质和努力程度可将注意分为: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 : 1、定义: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优点:不容易疲劳缺点:消极注意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活动与变化、新异性绝对新异性,相对新异性)2、个人的主体状态(个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对注意对象的期待)有意注意 : 1、定义: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针对性、容易疲劳)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3、活动的合理组织4、个人的意志品质、知识经验有意后注意
7、 (随意后注意) (有针对性、高度的稳定性)1、定义: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任何一支努力的注意。5、注意的特征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广度(空间角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稳定性 :1、类别:狭义:同一对象广义:同一活动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人的主体状态3、人的意志水平4、主体对活动的态度5、年龄因素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word 6、神经类型特点6、注意的起伏
8、的定义:注意稳定性的周期变化(视觉、听觉、触觉的起伏)起伏原因 :1、感受性短暂下降2、有机体机能起伏7、注意的分散: 1、定义:离开了当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其它对象上。2、原因: 1、无关刺激的干扰2、长时间的单调刺激3、愤怒等不良情绪8、注意广度的定义: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注意到所要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2、知觉活动的任务3、个人的知识经验9、注意的分配 :1、定义: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与不同的对象。2、注意分配的条件:1、有一种活动特别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同时性)2、活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10、注意的转移 : 1、定义:根据新任务的要求
9、,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对象。2、条件: 1、原活动注意的强度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3、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11、注意转移、注意分散、注意分配的区别1、注意转移是有目的性的,主动的,积极的2、注意分散是受干扰的,被动的,消极的3、注意分配是有目的性的,主动的,积极的三、感觉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当前的,直接的,个别的,客观的)2、感受性与感受阈限:1、感受性定义 :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能力大小)2、感受性的种类:1、绝对感受性:对某一刺激物刚刚产生感觉的能力。2、差别感受性:对不同刺激刚刚产生差
10、异感觉的能力。3、感受性差异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不同。4、感受阈限定义: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5、感受阈限德类别: (上、下)绝对(感受)阈限(端点值)差别感受阈限(区间值)感受阈限值低,感受能力高。(反比关系)6、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K近似恒定正比, 韦伯分数越小感受越灵敏、费希纳定律)3、可见光波长:380-760 毫微米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word 4、视觉感受器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分为:锥体细胞、棒体细胞1、锥体细胞 :位置(视网膜中央蝶形区域-中央窝)功能(颜色、空间)明视觉(感受亮光)2、棒体细胞 :位置(视网膜边缘)暗视觉5、视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感受性的变化。明适应:由暗变亮(锥体细胞作用)暗适应:由亮变暗(棒体细胞作用)6 闪光融合的定义 :多次短促的闪光刺激,使人眼将单个闪光感觉为一个稳定的连续光。例子:高速转动的电风扇扇叶7、视觉后像的定义 :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8、视觉对比的定义 :光刺激在
12、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发的视觉变化。(明暗、彩色对比)9、听觉的适宜刺激 (20-20000Hz 的声波)10、其它感觉:1、皮肤感觉 :1、定义刺激物作用与皮肤引起的各种感觉。2、皮肤感觉的种类:触压觉、温度觉、痛觉。2、嗅觉与味觉 :1、嗅觉定义: 挥发性物质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嗅细胞而引起的感觉。2、味觉定义:溶于水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味觉感受器而产生的感觉。人的基本味觉:酸甜苦辣不同部位的味觉感受:舌尖甜、舌侧酸、舌根苦、舌中咸3、内部感觉的类型:运动觉(动觉)、平衡觉(静觉) 、内脏觉(机体觉)11、感觉的心理规律:1、感觉适应定义:刺激物对感受器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感觉对
13、比定义: 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其强度和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子:月明星稀(同时对比)药后喝水(继时对比)3、不同感觉相互作用: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使另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望梅止渴)4、联觉定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四、知觉1、知觉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2、知觉种类 :1、按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划分:视知觉、听、触、嗅、味(知觉)2、按知觉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划分:空间、时间、运动(知觉)3、按反映事物的正确性划分:正确、错误知觉3、知觉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1、整体性(完型主义
14、)定义:指认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同一整体的过程。2、整体性的组织原则:接近性原则、连续性、相似性、闭合性(原则)3、选择性的定义: 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4、影响整体性选择的因素: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2、人的主观因素5、理解性的定义: 指人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并赋予一定说明的过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15、- word 6、影响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个人的兴趣爱好7、恒常性的定义: 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性的过程。8、产生知觉恒定的原因:1、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稳定性2、人的知识经验的影响9、恒常性的类型:大小知觉恒常性、形状知觉恒常性、颜色知觉恒常性、明度知觉恒常性(大小、形状、颜色、明度)4、空间知觉的定义 :指认对事物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作用的结果。5、空间知觉的种类:深度距离知觉、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定义为例)距离(深度)知觉定义:指人对物体的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6、单
16、眼视觉线索:1、对象重叠(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明度和阴影透视5、相对高度(位置)6、结构极差7、运动极差8 、平面大小双眼视觉线索:-双眼视差,产生物体立体知觉的重要依据。7、方位知觉:1、定义: 指人对物体空间关系的位置以及自身所处空间位置的知觉。2、人类主要方位定向:1、视觉方位定向2、听觉方位定向3、定向方式 :1、环境中物体在视网膜上的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方位判断。2、人的视觉定向必须借助于各种主客观的参照物。3、人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采用不同的方向指标。4、听觉方位定向:1、听觉方位定向的规律:1、来自左右耳两侧的声音很少发生混乱。2 来自正前方的辨认准确,否则稍差。3、
17、来自上下火前后的声音容易混淆。4、每侧耳圆锥面上的各个声音容易混杂。5、听觉线索与方位定向1、单耳线索:可定远近,不好确定方位。2、双耳线索:时间差、强度差、声波位相差8、时间知觉的定义 :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的线索:1、外在标尺: 1、自然界的周期变化2、自然现象3、计时工具2、内在标尺: 人体内部有节律的生理活动-生物钟影响时间估计的因素:1、不同的器官:听觉要比视觉好2、时间刺激与间隔的长短:短于 1 秒会高估, 长于 1 秒会低估,间隔越长读差越大。3、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快,枯燥无味慢4、人的情绪:积极情绪短,消极情绪长5、期待:越期待出现时间越慢6、回忆内
18、容:丰富有趣内容回忆长7、年龄与经验:年长好于年幼8、职业:不同职业差异较大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word 9、运动知觉的定义 :指人对物体在空间移动的知觉。运动知觉种类: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真动知觉定义:是物体按特定的速度或加速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的知觉。似动知觉定义: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把静止的物体知觉视为运动;或把没有连续运动的物体视为连续运动。似动知觉的形式:1、动景运动2、自主运动(游动运动
19、)(自动效应) 3、诱导运动10、错觉的定义:在特定条件下,人对客观事物产生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的知觉。五、记忆1、记忆的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2、记忆的三个环节:1、识记 -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选择性)2、保持 -巩固知识经验的过程3、再现 -恢复知识经验的过程。3、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编码 -识记储存 -保持提取 -再现4、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划分: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情绪记忆4、逻辑记忆5、运动记忆2、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程度: 1、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2、外显记
20、忆(有意提取信息记忆)3、根据信息加工处理方式:1、陈述性记忆2、程序性记忆4、根据记忆编码方式与贮藏时间不同: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5、记忆过程1、识记的定义: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影响识记的因素:1、识记者的目的、态度、方法、情绪状态2、识记材料的性质、难度和数量3、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7 个小点整合成三大点,不放心的可以拆开写)2、保持的定义 :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贮存和巩固的过程保持的特征: 1、质的变化2、量的变化保持的动态变化 -遗忘3、遗忘的定义 :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的再认与回忆,即信息不能提取或提取错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与遗忘规律: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
21、的保持量是不同的,即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的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渐趋稳定的下降,达到某一时间点后几乎不再遗忘,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6、遗忘的原因:1、记忆痕迹消退说: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的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抑制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因素刺激干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word 的结果。干扰抑制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3、动机性遗忘说:遗忘
22、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所致。也称压抑说。4、线索依赖性遗忘说:遗忘是由于检索线索困难所致。7、如何减少遗忘 -复习:1、即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4、复习多样化5、活动复习8、影响保持因素:1、时间 2、材料的意义、数量、序列位置3、学习程度4、识记的任务要求5、识记后复习6、再现(两种形式:再认与回忆)1、再认的定义: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将其识别确认的过程。2、回忆的定义: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7、根据信息的输入到提取所经历的时间间隔不同,将记忆分为三个系统。感觉记忆 -瞬时记忆(定义: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依然在脑中继续
23、短暂保留其映像的记忆)操作记忆 -短时记忆(定义:人脑对输入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永久记忆 -长时记忆(定义:人脑对输入信息充分加工,并长久保持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7+ -2左右)六、表象和想象1、表象的定义:经历过事物不在眼前,人脑出现的有关该事物的形象,是人脑对刺激痕迹的再现。2、表象特点:1、直观性:反映事物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2、 概括性: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3、想象的定义: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叫想象表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4、想象特点:1、形象性 2、新颖性5、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的目的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心理学 2022年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2022 普通 心理学 复习 知识 归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