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pdf
《2022年《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浙江省青田中学颜碧伟设计说明: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是天下上乘美文。此文对我国古代读书人具有深远影响,此文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因此,就文本本身而言,将它作为“定篇”来教学是比较合适的,即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达到“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P.296 ,2003.6 第 1 版) 。然而此文被编排在“苏教版普高语文必修五”最后一个专题第四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的第一板块“心连广宇”中,它的前面是庄子的逍遥游(节选) ,它的后面是第二板块“伟大的情思”, 分别由帕斯卡尔的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组成。从专题组合
2、和本板块后的“问题探讨”看,它所承载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探讨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思考感悟人生。而此文以四字句为主,骈散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会比较喜欢。且文章脉路与必修二、必修四已学的赤壁赋和藤王阁序等较为相似都是先写眼前赏心乐事,然后乐极悲生。再加之此文有较明显的情感变化标志性词“乐也” “痛哉” “悲夫”等。因此,学生把握全文大的情感脉路并不困难。但由于古文的省略现象,教材部分关键词注释不够到位以及学生对东晋时期特殊的思想潮流知之较少等,二三段的因何“痛”与为何“悲”,学生读之往往似懂非懂,要“ 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会有一定难度。鉴于上述认识,笔者将此文
3、的主要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乐之由”、 “痛之因”、 “悲之源”,从而“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者于此文传达的思想感情,并思考感悟人生。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修、期、致、临、次”等的意义;2、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乐痛悲;3、通过对“乐之由”、 “痛之因”、 “悲之源”的探究,“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联系自我,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即
4、目标 3。教学难点:“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 “痛之因”、 “悲之源”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上网查阅“东床”以及有关王羲之与书法的典故;查阅兰亭序有关书法图片和该书法作品流传故事;查阅东晋名士精神风貌有关资料。教师制作教学课件。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释词理文,探“乐”之由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一谈起书法,人们肯定会说到书圣王羲之;一说到王羲之,人们必定会想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也叫兰亭集序) 。王羲之不单单书法写得好,其实他的诗文同样写得好,只是因为唐太宗的推崇,书名盖过了文名。不信?让我们走进他酒后一挥而就的文章兰亭集序看个究竟。二、梳理文义,积累词句(一)听师范读,初
5、步感知1、请同学们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感受一下是不是好文章。同时请注意投影上生字读音。(PPT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癸(gu) 丑会稽(ku i j ) 修禊(x ) 激湍(tu n)流觞(sh ng) 曲水游目骋 (ch ng)怀夫(f ) 人之相与放浪形骸(h i )趣(q )舍万殊临文嗟 (ji ) 悼一契( q)齐彭殇 (sh ng) 2、学生听老师朗读后说原初感受。(二)梳理文义,积累词句过渡: 要看明白
6、是否真的是好文章,我们还需要走进文本。要走进文本,首先要理解文章字面意思。否则,高明的表演艺术家可以将菜谱诵读得很动听哦!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边读边口译,看能否大致看懂全文,若有看不懂的,请做好标记,十分钟后提交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2、学生借助注释,自读口译全文。3、提交疑难词句,共同解决。4、再次口译全文后抽三位中等水平学生分别口译一二三段文字,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及时纠正口译不当之处。5、分类归纳,积累字词。 (PPT略)三、梳理文路,探“乐”之由过渡:通过刚才的释词阅读, 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文章的情感脉络?接下去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梳理一下文章的情感脉络。(一)朗读全文,感“情”之
7、变1、学生齐读全文,要求读后画出表明作者情感的词。2、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简评, 然后抽生划出表明作者情感的词,师板书之: “乐也”“痛哉”“悲夫”。(二)研读首段,探“乐”之由1、自由研读第一段,请具体说说, “信可乐也”乐的理由是什么?2、抽学生具体说说“乐”的理由: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学生述说老师补充归纳整理如下。(宋体字投影,楷体字为教师补充解说内容。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贤之乐当时王羲之正任会稽内史(
8、相当于太守) ,他邀集司徒谢安、司马孙绰等诗人名流以及儿子微之、操之和十岁的献之等共四十一人。他们热爱自然,轻忽世俗得失人为礼仪,有高远情操,直率任性,表明诸子与己意气相投。(2)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地胜之乐 山阴兰亭看山,言其“崇”和“峻”;绘竹,言其“修”而弃其“绿”;写水,言其“清”而弃其“碧”,色调淡雅。世说新语言语 :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3)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美之乐观天,言其“朗”;叙风,言其“和”。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兰亭天地胜景,引导体悟原作色调的淡雅。(4)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事雅之乐当地风俗:这一天人们无论贵贱老幼,都要到河
9、畔、溪边,用凉水洗脸,意即涤除尘垢,以驱除不祥,祈求安福。更乐的事不在修禊,而在于作曲水流觞之饮一觞一咏。 (PPT明文征明流觞赋诗图 )(5)畅叙幽情, 游目骋怀 心畅之乐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游:鱼在水中叫游,人自由自在地观赏也是游,如游览;骋:驰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自由奔放的联想、想象,因而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6)暮春之初 辰良之乐孔子和子路、 曾皙、冉有等几位学生一起谈论志向问题时,曾皙说: “
10、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得孔子赞赏。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农历三月三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又是一个多么吉祥美好的日子啊!(7)风声、水声、鸟声、吟诗声,声声悦耳听美之乐作者没有直接描绘各种声音,但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读者可以想象得到。由此,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填补这一空白。(这部分“乐之由”的梳理,前四点学生一般会比较容易发现,宜鼓励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说,让他们也有成就感;后三点,学生容易忽视,尤其是第六点,若没有老师的补充学生感受可能不深。在学生述说乐的内容时,宜引导学生注意揣摩“足以”
11、“ 信”等副词的特殊意味,并适时穿插指导学生诵读相关文句。)3、 “辰良、人贤、地胜、天美、听美、心畅、事雅” ,概括说就是“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板书) ,能不快乐吗?我们朗读此段时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朗读:“永和九年”至“修禊事也”一节叙述平稳,读时语气可以舒缓些;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短截警拔,节奏放明快些;而后“此地有”以下,又变为舒展曼婉;接着一段“是日也”三字停顿,然后一气流转而下。读时要有节奏感、音乐感,保持从容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
12、第 5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萧散的仪态。(朗读可以抽语文基础好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以达示范之效。)4、梳理此段思路:作者是按什么样的思路将上述“美景好事”联成文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投影此段思路: (PPT )时地事人环境此地(感受)足以畅叙幽情 信 可 乐也是日(感受) 足以极视听之娱5、根据这样的思路试着背诵第一段。四、课后作业:熟读全文第二课时:谈痛论悲,悟“生“之理五、看书封面,激趣导入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过我们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每册封面的插图?它是“大苏夜游赤壁图”和“兰亭序书法图”的巧妙组合。为什么编者老师对这两项内容如此偏爱呢?苏轼我们是比较熟悉的
13、,我们学过他的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等诗文。我们也知道,苏轼在这些诗文中表现出旷达的情怀。那么,编教材的老师为什么要把兰亭序也放到这呢?除了因为这是“天下第一行书”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学生稍思考后老师继续设问:此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赤壁赋是否有相通之处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此文的情感流程是:乐也痛哉悲夫。而赤壁赋的情感流程也是“大苏夜游赤壁,也遇上良辰美景七月既望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心情可谓美极,但洞箫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述 ,让苏东坡乐极悲生,感慨万千!发出哀我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赤壁赋中使作者的情感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如怨如精品资料 - -
14、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慕,如泣如述”“呜呜然”的“洞箫声” ,他所悲叹的主要是“哀我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那么,王羲之又因何而痛,为何而悲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究兰亭集序 的深刻内涵。六、深入文本,谈痛论悲(一)研读次段,探“痛”之因1、同学们想想,王羲之面对赏心乐事,他联想到了什么让他发出“痛哉”的感慨?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将“痛之因”一条条地具体地罗列出来。2、师巡视指导,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痛之因”。若学生无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亭集序 2022年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2022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