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课题文言文 虚词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5 个虚词的用法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虚词“之”“而”“以”“因”“乃”用法课时安排授课时间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补充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掌握“之”“而”“以”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2010 年的考试大纲明确有15 个: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二、复习“之”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辍耕之陇上。3
2、、奉之弥繁。4、侵之愈急。5、子孙视之不甚惜。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8、可以知之矣。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1、余之力尚足以入。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17、顷
3、之,烟炎张天。18、蚓无爪牙之利。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2、夫晋,何厌之有。教师明确:1 2 动词“到去”; 37 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 8 9 指示代词“这”;10 1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 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 16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 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8 20 定语后置的标志;21 22 宾语提前的标志。规律总结1. 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 (他们)、 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4、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 这 ,通常作复指性定语。2. 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三)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四)音节助词。3 用作动词(实词)课堂训练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一僧欲 1 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 之应。久 3 之,此僧以箪食瓢饮 4 之助至南海,夸5 之于唐僧:“此何难6 之有?”唐僧曰:“汝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学生总结规律学生独立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22 页
5、 - - - - - - - - - - 7 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 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 之乎?”答案: 1、动词,可译为到、往2、代词,可译为他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三、复习“而”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
6、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 徐而察之19、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 既而儿醒,大啼教师明确: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3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1 5 连词,表承接“来”“就”;69 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 12 连词,表转折“却”;13 15 连词,表递进“而且”;16 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 20 连词,表假设“如果”;21 22 连词,表因果“因而”;23 代词,通“尔”,“你”“你的”;24 时间副词词尾,助词。规律总结1、作第二人称代词,通“尔”,你、你的。2、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例如:3、助词,副词词尾课堂训练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 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
8、2 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 3 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 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 5 而思也。三思6 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 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 而。答案:1、 连词,并列关系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 连词,递进关系5、 连词,修饰关系6、连词,承接关系7、 代词,同 “ 尔” ,可译为你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 吧”“啊”四、复习“以”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典型例题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9、速祸焉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学生总结规律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互动进行探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7、宫之奇以其族行 8、农民以鬻子者9、无以,则王乎!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 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4、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5、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0、19、余船以次进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1、高祖以圣武定鼎 22、以相国守代23、以资政殿学士行 2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28、木欣欣以向荣 29、 作师说以贻之30、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背晋以归梁3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教师明确:1 3 动词“以为”“认为”;45 动词“使用”;6 动词“做”;7 动词“率领”;8 动词“有”; 9 动词通“已”,“停止”;1012 介词“因为”“由于” ;13 14 介词“在,从”;15 介词“在的时候” ;16 18
11、介词“拿, 用,把,凭”;19 20 介词“按照” ;21 介词“依靠”;2223 介词“凭借的身份”;24 连词,表并列; 25 27 连词,表因果; 28 连词,表修饰; 29 30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31 表承接; 32 副词,通“已”,已经。规律总结A 动词,认为;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完成学生总结规律学生独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B 介词,表动作与对象间的多种关系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
12、方法及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引进动作、 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 、 “从”。C 连词,与“而”相似,但不能表转折关系。D副词,通“已”,已经。课堂训练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秉烛夜游,良有1 以 也。”若 2 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 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 以书卷为伴,弃夷5 以 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 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 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8 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 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 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 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
13、能长享逸乐。吾虽 12 以康熙六年至京师, 然终未 13 以权贵交, 14 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 以”之叹。答案: 1、 名词,可译为原因2、 动词,可译为认为3、 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4、 介词,可译为把5、 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6、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 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 来”9、 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 把”10、介词,可译为因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 因为 ”12、介词,可译为在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
14、和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完成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15、动词,可译为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掌握“乃”“因”“于”“所”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乃”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5、臣乃敢上
15、璧。(廉颇蔺相如列传)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教师明确: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 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8 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规律总结课堂训练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学生总结规律学生独立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16、-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 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 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 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 4 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 乃不得已而谢。答案 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 代词,可译为你的3、 副词,相当于是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 副词,可译为才二、复习“因”经典例题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罔不因势象形。变法者因时而化。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因利乘便,宰
17、割天下,分裂山河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因拔刀斫前奏案。相如因持璧却立于今无会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蒙故业,因遗策。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学生总结规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教师明确:1、2 句“依照、根据”;3、4 句“依靠、凭借”;5、6 句“趁着,趁此”; 7 句“通过,经由”; 8、9 句“因为,由于”
18、;10 、11 句“于是,就;因而”;12 句“原因,缘由,机缘”;13 句“根据”; 14 、15 句“沿袭,继续”。规律总结1.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2.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 于是 便 。3、动词,承袭课堂训练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1 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 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其常 4 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 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 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 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
19、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 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答案: 1、 介词,可译为根据2、 动词,可译为沿袭3、 名词,可译为原因4、 介词,可译为趁着5、 副或连,可译为于是6、 介词,可译为凭借7、 介词,可译为经由8、 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9、 介词,可译为因为10、连词,可译为因为三、复习“所”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师生互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典型例题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乐
20、土乐土,爰得我所2、某所,而母立于兹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7、则以兵围所寓舍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3、所以遣将守关者14、所以游目骋怀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父去里所,复还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教师明确 : 1 3 名词,场所、位置;46“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7 8“所”字结构做定语;911 “为所”表被动; 12 13“所以”,表原因;
21、14 16 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17 左右; 18“座、套”。规律总结1. 所+动词表的人(事、物、地方)2. 所以表原因表凭借3. 为+所。4、作名词,表处所5、表约数进行探讨完成学生总结规律学生独立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课堂训练判断“所”在文中的意义。“吾 1 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 所钦。以其3 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 所言非伪饰耳。
22、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 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 所以教人向上者也。答案: 1、可译为 的原因2、表示被动3、“ 所+动词” 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4、“ 所+动词” 构成所字结构5、“ 所+动词” 构成所字结构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 , 的方法(途径、手段)四、复习“于”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乃设九宾礼于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业精于勤、荒于嬉。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师生互动进行探讨
23、完成学生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燕王欲结于君。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14)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15)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教师明确:1、2 句“在, 从,到”;3、4 句“在方面, 从中”;5 句“由于” ;6、7 句“向,对,对于”;8、9 句“被”; 10、11 句“与,
24、跟,同”; 12 、13 句“比”。 (14) 在这件事上(15 )于是,今天意思一样。规律总结1. 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 在 在方面 在中 向 到 自 从 跟 同 对对于 给 由于 等。2.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有时可译为 胜过 。3. 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有时动词前还有 见 受 等字和它相应。4、复音虚词 于是 ,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 不完全相同。(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 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25、。课堂训练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黄鸟 1 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 于 吾等,则久别矣。总结规律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自十年前偶见之,3 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 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 于 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 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 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 9 于是,不亦乐乎?答案: 1、 助词,动词词头2、
26、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3、 介词,可译为到4、 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5、 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6、 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 在”7、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 对” 或“ 向” 8、 同现代汉语,可译为“ 于是 ”9、 于:介词,可译为在是:代词,可译为这第三课时教学要点复习“若”“其”“焉”“且”“则”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若”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3、执事聪明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若 4 、曾不若孀妻弱子5、以为莫己若者 6、为蛇将若何?7、亦使之若何? 8、国其若之何?9、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27、 10、若毒之乎?11、若属皆且为所虏 12、若臣,则不可以入矣13、若先王之报怨雪耻 14、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15、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16、若使烛之武见秦君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9、叔父若能光裕大德 20、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21、以万人若郡降者,封万户 22、夫晋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以为朝夕之急 23、南宫适出, 子曰:“君子哉若人。 ”教师明确: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学生总结规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22
28、页 - - - - - - - - - - 1 3“如同、像、相似”;4 5 比得上; 68“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 911“你、你的”;12 13 至于;14 15“才”;16 19 表假设“假如,如果”;2021 或、或者; 22 表选择; 23表近指,“这样、如此”规律总结1. 用作代词。(一)表第二人称,相当于 你 你们 ;作定语时则译为 你的 。例如:(二)表近指,相当于 这 这样 如此。2、用作连词。(一)表假设,相当于 如果 假设 等。(二)表选择,相当于 或 或者 。3、复音虚词“若何”“若夫、至若”为句首语气词。用于引起下文,意思为“至于说到”。4、动词如同、
29、像课堂训练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1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2 若人之思, 3 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4 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 5 若龙之一爪也。6 若夫常人思乡, 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答案: 1、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2、 代词,可译为这样,这,如此3、 动词,可译为像,如,及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4 页,共 22 页 - - - - - -
30、 - - - - 4、 代词,可译为你5、 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6、 表意思他转,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二、复习“其”典型例题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 、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童微伺其睡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有蒋氏者, 专其利三世矣 10、 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 12、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
31、、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2、吾其还也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24、 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25、 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6、溱与洧,浏其清矣27、 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教师明确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
32、他的”“他们的”“它的”;5 7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 第一人称代词“我”;912 指示代词“那”“那些”;13 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 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 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 表示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学生总结规律学生独立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5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反问语气“难道、哪里”; 22 表示商量语气; 23 表示假设“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 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
33、”; 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 2729 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 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i )表示疑问语气。规律总结A 代词,代第三人称,他(它),他(它)的B 代词,代第一人称,我,我的C 作指示代词D 作连词E 语气副词课堂训练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人言,蔺相如徒以1 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 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 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 .”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 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
34、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 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 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 其一二。 9 其是耶,其非耶? 10 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 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答案: 1、 代词,可译为他2、 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3、 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4、 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5、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6、 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8、 代词,可译为其中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 还是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1
35、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三、复习“且”典型例题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学生总结规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6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7、不出,火且尽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0、
36、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教师明确: 1 2 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34 连词,表并列;56 连词,让步,“尚且”;78,副词,“将要”;910 副词“姑且、暂且”。规律总结:1、 连词2、 副词课堂训练“存者 1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 且委政非人。则李唐3 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 4 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5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1、 副词,可译为暂且2、 连词,可译为递进,并且3、 副词,可译为将要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37、-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7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4、 连词,可译为并列5、 连词,可译为尚且四、复习“则”典型例题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2、合散消息,安有常则。3、作地势,高下九则。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此则寡人之罪也。6、口耳之闻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7、河出图,雒书,圣人则之。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11、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3、位
38、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4、入则孝,出则悌。1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6、欲速则不达。17、匪鸡则鸣,苍蝇之声。18、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教师明确1 2 名词,准则、法则;3 名词,等级; 45 副词,就是、乃; 6 副词,仅仅、只; 7 动词,效法; 810 连词,就、那么,表承接;11 12 连学生总结规律学生独立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8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词,假使、如果,表假设;13 14 连词,就,表并列;
39、15 16 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17 助词,无实意;18 助词,表疑问,“呢”。规律总结:A 名词,准则B 动词,效法C 副词,表判断D 连词,表并列,承接,假设,转折等F助词课堂训练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此 1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2 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 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4 则天下名扬。当世之风,位卑5 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6 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7 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答案:1、
40、 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 就是 ” ,“ 是”2、 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 倒是 ”3、 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 “ 那么 ”“那就 ”“就”4、 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 就”“便”5、 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则 ” 连用,每个 “ 则” 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6、 连词,转折,可译为却7、 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 原来是 ”“原来已经 ”五、复习“焉”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
41、以及用法。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师生互动进行探讨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9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于是余有叹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万钟于我何加焉。君何患焉。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盘盘焉,囷囷焉。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晋国,天下莫能强焉。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非曰能之,愿学焉。而人之所罕至焉。吴人焉敢攻吾邑。且焉置土石。彼有人焉,未可图也。永之人争奔走焉。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若赴水火,
42、入焉焦没耳。教师明确:1 2 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4 语气助词,反诘“呢”;5 6 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8 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910 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11 12 代词,相当于“之”;13 14 疑问代词, “哪里” “什么” “怎么”; 15 16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17 18 连词,相当于学生总结规律学生独立完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0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乃
43、”“则”“就”规律总结课堂训练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 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 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 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 4 焉,骄而轻敌, 5 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 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 焉,则必无颜世上矣。答案1、 形容词词尾,可译为 的样子2、 兼词, “ 于” +“ 是” 或“ 之 ” ,可译为 “ 在这里 ”3、 兼词, “ 于” +“ 何” ,可译为在哪里4、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5、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6、 句末语助,可译为呢7、 代词,可译为他们布置作业见学案教学反思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1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文档编码:KDHSIBDSUFVBSUDHSIDHSIBF-SDSD587FCDCVDCJUH 欢迎下载 精美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2 页,共 22 页 -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