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五章-第三节电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五章-第三节电子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五章第五章 近代文学理论批评近代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第一节 概述:西学东渐与文论转型 第二节 文学界革命 第三节纯文学与杂文学 第四节 斟酌古今与镕铸中外 第三节第三节 纯文学与杂文学纯文学与杂文学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三节纯文学与杂文学第三节纯文学与杂文学 一、对于“文学”的新认知 二、“语言与文字合” 三、“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一、对于一、对于“文学文学”的新认知的新认知 晚清随着新学的输入,对文学的本质属性有了新的认识。在当时各种新学语随着译介传入中国,“纯文学”即为其中之一。与中国传统的杂文学或广义文学的概念相比,“纯文学”一词以其对文学本质的强调开始进
2、入文学理论的园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1897年,康有为刊印日本书目志时,即将“文学”与“小说”独立出来,在十五门类中分属于第十一与第十四类,其中所列的作品基本上都属后来所说的“纯文学”性质的。康有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对纯文学从本质上进行阐述的首推王国维。 更转而观诗歌之方面,则咏诗、怀古、感事、赠人之题目弥更转而观诗歌之方面,则咏诗、怀古、感事、赠人之题目弥满充塞于诗界,而抒情叙事之作什佰不能得一。其有美术上满充塞于诗界,而抒情叙事之作什佰不能得一。其有美术上之价值者,仅其写自然之美一方面耳。甚至戏曲小说之纯文之价值者,仅其写自然之美一方面耳。甚至戏曲小说之纯文学亦往往以惩劝为旨,其有纯粹
3、美术上之目的者,世非惟不学亦往往以惩劝为旨,其有纯粹美术上之目的者,世非惟不知贵,且加贬焉。知贵,且加贬焉。王国维王国维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1906)、屈子之文学精神(1906)、国学丛刊序(1914)等文章中都谈到他对“纯文学”的认识。王国维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周树人(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推崇浪漫主义文学,并表达了对纯文学的认识。 “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一,质当亦然。”周树人中国文学
4、理论批评史 周作人对文学的定义: (一)(一)“必形之褚墨者必形之褚墨者”,(二)(二)“必非学术者必非学术者”,(三),(三)“人生思想之形现人生思想之形现”,(四),(四)“具神思、能感兴、有美具神思、能感兴、有美致致”。周作人周作人论文章之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文之失周作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1911年,黄人在其所编的普通百科新大辞典中对“文学”作了如下的释义: 【文学文学】(文,(文,LiteratureLiterature)我国文学之名,始于孔门设科,)我国文学之名,始于孔门设科,然意平列,盖以六艺为文,笃行为学。后世虽有文学之科目,然意平
5、列,盖以六艺为文,笃行为学。后世虽有文学之科目,然性质与今略殊。汉魏以下,始以工辞赋者为文学家,见于史然性质与今略殊。汉魏以下,始以工辞赋者为文学家,见于史则称文苑,始与今日世界所称文学者相合。叙艺文者,并容小则称文苑,始与今日世界所称文学者相合。叙艺文者,并容小说、传奇(如说、传奇(如水浒水浒琵琶琵琶)。兹列欧美各国文学界说于)。兹列欧美各国文学界说于后,以供参考。以广义言,则能以言语表出思想感情者,皆为后,以供参考。以广义言,则能以言语表出思想感情者,皆为文学。然注重在动读者之感情,必当使寻常皆可会解,是名纯文学。然注重在动读者之感情,必当使寻常皆可会解,是名纯文学。而欲动人感情,其文词不
6、可不美。故文学虽与人之知意文学。而欲动人感情,其文词不可不美。故文学虽与人之知意上皆有关系,而大端在美,所以美文学亦为美术之一。上皆有关系,而大端在美,所以美文学亦为美术之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二、二、“语言与文字合语言与文字合” 在传播新知以救亡图存的时代,快速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固有的表意文字与脱离语言实际的文言文,一时被认为是学习、理解与记忆的障碍。于是要求语言与文字合一,开始提倡白话文与改革文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最早明确提倡“语言与文字合”的是出使日本多年的黄遵宪。其在日本国志中说: 文字者,语言之所从出也。虽文字者,语言之所从出也。虽然,语言有随地而异者焉,有然,语
7、言有随地而异者焉,有随时而异者焉;而文字不得不随时而异者焉;而文字不得不因时而增益,画地而施行。言因时而增益,画地而施行。言有万变而文止一种,则语言与有万变而文止一种,则语言与文字离矣。文字离矣。盖语言与文字盖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其势然也。合,则通文者多,其势然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1898年,裘廷梁在中国官音白话报上发表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尖锐地提出了“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崇白话而废文言,则吾黄人聪明才力崇白话而废文言,则吾黄人聪明才力无他途以夺之,必且务为有用之学,无他途以夺之,必且务为有用之学,何至暗没如斯矣?吾一不知
8、夫古人之何至暗没如斯矣?吾一不知夫古人之创造文字,将以便天下之人乎?抑以创造文字,将以便天下之人乎?抑以困天下之人乎?人之求通文字,将驱困天下之人乎?人之求通文字,将驱遣之为我用乎?抑将穷老尽气,受役遣之为我用乎?抑将穷老尽气,受役于文字,以人为文字之奴隶乎?于文字,以人为文字之奴隶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在鼓吹白话文的运动中,梁启超是关键人物之一。 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各国文学史之开展,靡不循此轨各国文学史之开展,靡不循此轨道。道。苟欲思想之普及,则此苟欲思想之普及,则此体非徒小说家当采用而已,凡
9、百体非徒小说家当采用而已,凡百文章,莫不有然。文章,莫不有然。梁启超梁启超小说丛话小说丛话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与此同时,在政治上不论是属于革命派的还是保守派的,在文学观方面也不分是力挺“纯文学”的,还是坚守“杂文学”的,大都也赞成文言合一。 “文章之妙,不过应用,白话体可文章之妙,不过应用,白话体可用也。发之于言,更美丽之,则用用也。发之于言,更美丽之,则用韵语,如诗赋者,文之美丽者也。韵语,如诗赋者,文之美丽者也。约言之,叙事简单,利用散文,论约言之,叙事简单,利用散文,论事繁复,可用骈体,不必强,亦无事繁复,可用骈体,不必强,亦无庸排击,惟其所适可矣。庸排击,惟其所适可矣。” ” 章太炎讲
10、学第三日纪章太炎讲学第三日纪章太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近岁以来,中国之热心教育者,近岁以来,中国之热心教育者,渐知言文不合一之弊,乃创为白渐知言文不合一之弊,乃创为白话报之体,以启发愚蒙。自吾观话报之体,以启发愚蒙。自吾观之,白话报者,文明普及之本也。之,白话报者,文明普及之本也。白话报推行既广,则中国文明之白话报推行既广,则中国文明之进步固可推矣;中国文明愈进步,进步固可推矣;中国文明愈进步,则白话报前途之发达,又可推则白话报前途之发达,又可推矣。矣。”刘师培刘师培论白话报与论白话报与中国前途之关系中国前途之关系刘师培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在大势所趋之下,清廷于1902年颁布的钦定小学堂章程
11、,规定第一年即“教以口语”联句以作文。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三、三、“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近代文学观、文白观急剧转变的同时,与其密切相关的文体观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历来被正统文人视为“小道”的小说,由于其巨大的传播性和感染力,地位开始急速上升。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1895年,传教士傅兰雅在征集“时新小说”时便指出小说的社会教化功能。 “窃以感动人心,变易风俗,窃以感动人心,变易风俗,莫如小说。推行广速,传之不莫如小说。推行广速,传之不久,辄能家喻户晓,气息不难久,辄能家喻户晓,气息不难为之一变。为之一变。”求著时新求著时新小说启小说启(万国公报万国公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18
12、97年,严复、夏曾佑在国闻报上也称誉小说对民众的启蒙作用: “闻欧、美、东瀛,其开化之闻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时,往往得小说之助。”国闻报附印说部缘起国闻报附印说部缘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作为维新的主要人物,梁启超尽管关注点在于小说的社会作用,但客观上也承认了小说的价值。 “西国教科之书最盛,而出西国教科之书最盛,而出以游戏小说者尤夥;故日本以游戏小说者尤夥;故日本之变法,赖俚歌与小说之力,之变法,赖俚歌与小说之力,盖以悦童子以导愚氓,未有盖以悦童子以导愚氓,未有善于是者也。善于是者也。”梁启超梁启超蒙学报演义报合序蒙学报演义报合序梁启超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梁启超总结了小说
13、“熏”“浸”“刺”“提”四种力,并推崇小说为“文学上之最上乘”。 而诸文中能极其妙而神其技者,而诸文中能极其妙而神其技者,莫小说若。故曰:小说为文学莫小说若。故曰: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之最上乘也。梁启超梁启超论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一曰“熏”,即小说能起熏陶作用,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间”受其感染。二曰“浸”,“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即小说使读者身入其境,其思想感情受到渗透而不断地变化。三曰“刺”,是指作品突然强烈地震动读者的心灵,使读者情不自禁地受到感动,接受教育。四曰“提”,是指使读者感情完全融入小说之中,与主人翁合而为一,不知不觉中起到了一种“移人”的作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此后诸人推扬其波,无不把小说视为改良社会、传播新思想的利器。 “今之时代,文明交通之时代也,今之时代,文明交通之时代也,抑亦小说交通之时代乎!抑亦小说交通之时代乎!则则虽谓吾国今日之文明,为小说之虽谓吾国今日之文明,为小说之文明可也;则虽谓吾国异日政界、文明可也;则虽谓吾国异日政界、学界、教育界、实业界之文明,学界、教育界、实业界之文明,即今日小说界之文明,亦无不可即今日小说界之文明,亦无不可也。也。”小说林发刊词小说林发刊词谢谢欣赏!谢谢欣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