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八下《采莲曲》教案2篇 .pdf
《2022年北师大版八下《采莲曲》教案2篇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师大版八下《采莲曲》教案2篇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 通过诵读,感知体会诗歌的形式美与音乐美。2. 通过学习,把握诗歌意境美。3. 理解诗人在种种意象之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所寄托的理想。【作者】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 年)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 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 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
2、,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 分不清楚, 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的存在。【赏析】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 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
3、,置身莲池,荷叶与罗裙一色,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芙蓉向脸两边开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 “芙蓉向脸两边开” 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小总结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 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
4、彩。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的情形。闻歌始觉有人来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
5、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小总结这一描写, 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 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 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 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 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全诗小结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莲曲 2022年北师大版八下采莲曲教案2篇 2022 北师大 版八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