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本课为第一个历史阶段: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 “仁” 与“礼” 的学说, 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
2、”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 ,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
3、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三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
4、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 - - - - - - - - - -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四教学建议:本专题是新课标 “思想史” 的第一专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 ,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一、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5、及其主要思想。建议教师向学生讲明确:1“ 百家争鸣 ” 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 争鸣 ” 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 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教科书以四个子目分别讲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炼诸子思想主张知识要点,以利于记忆。 方法可以选择结构法或表格法。五、教学方法
6、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填写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
7、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 - - - - - - - - - -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思想: 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2孟子(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3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
8、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 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学派代表主要内容影响老庄之学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家思想李悝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 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商鞅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韩非子法家
9、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墨家的主张墨子“兼相爱、 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指导学生填表, 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 - - - - - - - - - -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
10、点。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 申不害等。 法家内部形成重 “法、” 重 “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
11、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 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九、板书设计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2孟子3荀子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 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老子、庄
12、子、韩非子的主张。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 - - - - - - - - - - 二、预习内容(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学(1)政治思想:“”为核心;“” ,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 ,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 。2孟子(1)把孔子的“仁”思想发展为“” ,进一步提出了“”的民本思想;(2)在伦理观上,主张“” ,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荀子(1)主张施政用“”和“” , “” 。(2) 看到人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022 年历 必修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形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