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总)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章_(总)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_(总)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课件.ppt(1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A1第三章第三章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n本章内容本章内容n3.1 酸碱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类型酸碱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类型n3.2 酸碱定义及酸碱中心的形成酸碱定义及酸碱中心的形成n3.3 固体酸性质及其测定固体酸性质及其测定n3.4 酸碱催化作用及其催化机理酸碱催化作用及其催化机理n3.5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n3.6 典型酸催化剂催化反应剖析典型酸催化剂催化反应剖析A23.1 酸碱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类型酸碱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类型n酸碱催化剂的应用酸碱催化剂的应用n通过酸碱催化剂进行的催化反应很多。酸催化过程已在通过酸碱催化剂进行的催化反应很多
2、。酸催化过程已在石油化工、石油炼制生产过程中得到大量应用,石油化工、石油炼制生产过程中得到大量应用,如裂解、如裂解、异构化、烷基化、水合、水解等一些重要反应。异构化、烷基化、水合、水解等一些重要反应。目前碱目前碱催化的研究也十分活跃,但用于工业中较少。催化的研究也十分活跃,但用于工业中较少。n对酸催化反应的机理和酸催化剂的作用本质,已有过大对酸催化反应的机理和酸催化剂的作用本质,已有过大量研究,是催化领域内研究得最广泛、最详细和最深入量研究,是催化领域内研究得最广泛、最详细和最深入的一个领域。特别是固体酸催化剂研究是工业界和学术的一个领域。特别是固体酸催化剂研究是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热点。
3、界共同关心的热点。 n沸石分子筛作为酸催化剂和酸性载体,大大促进了石油沸石分子筛作为酸催化剂和酸性载体,大大促进了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催化技术的进步。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炼制、石油化工催化技术的进步。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沸石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高效催化剂,正增强的今天,沸石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高效催化剂,正逐步取代目前工业常用的硫酸、氢氟酸、三氯化铝等具逐步取代目前工业常用的硫酸、氢氟酸、三氯化铝等具有强腐蚀性和严重污染环境的液体酸催化剂。有强腐蚀性和严重污染环境的液体酸催化剂。A3工业上重要的酸催化剂和催化反应工业上重要的酸催化剂和催化反应A4固体酸代替液体酸固体酸代替液体酸n从酸催化反应
4、和酸催化剂研究的发展历史看,最从酸催化反应和酸催化剂研究的发展历史看,最早是用如硫酸、磷酸、三氯化铝等一些无机酸类早是用如硫酸、磷酸、三氯化铝等一些无机酸类为催化剂开始的。这些酸催化剂都具有确定的酸为催化剂开始的。这些酸催化剂都具有确定的酸强度、酸型,而且在较低温度下就有相当高的催强度、酸型,而且在较低温度下就有相当高的催化活性。化活性。 n但从工业生产中的产品分离、设备腐蚀方面考虑,但从工业生产中的产品分离、设备腐蚀方面考虑,尤其环保方面考虑,使用高效固体酸催化剂替代尤其环保方面考虑,使用高效固体酸催化剂替代液体酸(诸如液体酸(诸如 H2SO4、HF和和AlCl3 等)为催化剂等)为催化剂的
5、液相酸工艺,是十分重要的的液相酸工艺,是十分重要的 。 n目前正致力于用固体酸催化剂来替代液相酸。目前正致力于用固体酸催化剂来替代液相酸。A5用用 H2SO4等液体酸等液体酸的工业催化反应的工业催化反应过程(过程(1)有些已改用固体酸新工艺有些已改用固体酸新工艺A6用用 H2SO4等液体酸等液体酸的工业催化反应的工业催化反应过程(过程(2)有些已改用固体酸新工艺有些已改用固体酸新工艺A7用固体酸催化剂新开发出的一用固体酸催化剂新开发出的一些成功酸催化工艺些成功酸催化工艺 A8有待研究的重要工艺有待研究的重要工艺n还有许多酸催化工艺,迄今仍不得不沿用还有许多酸催化工艺,迄今仍不得不沿用 H2SO
6、4、H3PO4、HF、AlCl3 等为催化剂。等为催化剂。n最突出的例子是低碳异构烷烃最突出的例子是低碳异构烷烃 (主要是异主要是异丁烷丁烷 )和烯烃和烯烃 (C3 -C5)的烷基化反应。的烷基化反应。A9为什么对这些体系还不能成功地开发为什么对这些体系还不能成功地开发出可以取代硫酸的新催化体系呢出可以取代硫酸的新催化体系呢 ?n这主要是由这些反应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这主要是由这些反应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n以烷基化反应为例以烷基化反应为例,这个反应主要有以下特点这个反应主要有以下特点 :n(1 )需要有像硫酸需要有像硫酸 (H0 = - 1 0 . 2 )、氢氟酸氢氟酸 (H0 =- 1 2
7、. 0 )那样那样酸强度极高的酸作为催化剂酸强度极高的酸作为催化剂 ;n(2 )由于反应是放热的,反应需要在相对低的温度下才能进行由于反应是放热的,反应需要在相对低的温度下才能进行 (H2SO4,8- 1 2,HF 30 - 40 ) ;n(3)需要在相对低的温度下才能抑制不可避免的副反应需要在相对低的温度下才能抑制不可避免的副反应烯烃聚合的烯烃聚合的发生。发生。n 可取代可取代 H2SO4、HF等的新催化体系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等的新催化体系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即件,即 :n(1 )针对不同反应要有酸强度合适的催化剂;针对不同反应要有酸强度合适的催化剂;n(2 )新催化体系要有较高的低温
8、活性;新催化体系要有较高的低温活性;n(3)要满足反应物质在反应中传质上的要求,避免催化剂因要满足反应物质在反应中传质上的要求,避免催化剂因积炭积炭失活失活缩短使用寿命。缩短使用寿命。 A10酸碱催化剂的分类酸碱催化剂的分类A11酸碱催化剂的分类酸碱催化剂的分类n酸、碱催化剂主要是主族元素从酸、碱催化剂主要是主族元素从IA到到VIIA的一些氢氧的一些氢氧化物、氧化物、盐和酸,也有一部分是副族元素的氧化物、氧化物、盐和酸,也有一部分是副族元素的氧化物和盐。化物和盐。n这些物质的特点是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是成对的,即给这些物质的特点是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是成对的,即给出一对电子或获得一对电子。出一对电子或
9、获得一对电子。nIA、IIA族元素电负性小,易与氧生成氧化物并呈现族元素电负性小,易与氧生成氧化物并呈现碱性;碱性;nIIIA、IVA族元素的卤化物和氧化物具有酸性;族元素的卤化物和氧化物具有酸性;nVA、VIA及及VIIA族元素电负性大,与氧生成氧化物呈族元素电负性大,与氧生成氧化物呈酸性,水合后为无机酸。酸性,水合后为无机酸。A12固体酸固体酸n固体酸固体酸:凡能使碱性指示剂改变颜色的:凡能使碱性指示剂改变颜色的固体,或凡能化学吸附碱性物质的固体。固体,或凡能化学吸附碱性物质的固体。n类型类型:n一种是一种是 Brnsted酸(简称酸(简称B酸或质子酸);酸或质子酸);n一种是一种是Lew
10、is酸(简称酸(简称L酸)。酸)。A13固体超强酸和固体超强碱固体超强酸和固体超强碱n固体超强酸:固体超强酸:n固体表面酸强度大于固体表面酸强度大于100%硫酸的固体酸,硫酸的固体酸,由于由于100%硫酸的酸强度用硫酸的酸强度用Hammett 酸函酸函数数H0表示为表示为11.9, H011.9的固体酸就的固体酸就是固体超强酸。是固体超强酸。n固体超强碱:固体超强碱:n固体表面的碱强度函数大于固体表面的碱强度函数大于+26时就是固体时就是固体超强碱。超强碱。A14固体酸分类固体酸分类n1 、粘土类矿物及各种类型合成沸石,主要组分、粘土类矿物及各种类型合成沸石,主要组分为氧化硅和氧化铝;为氧化硅
11、和氧化铝;n2、由液体酸负载在相应的载体上,如、由液体酸负载在相应的载体上,如 (H2SO4 H3PO4)负载在氧化硅和氧化铝上;负载在氧化硅和氧化铝上;n3、阳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n4、金属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如、金属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如ZrO2, ZnO WO3 MoO3, SiO2-WO3, WO3-ZrO2, MoO3-ZrO2n5、金属盐:、金属盐:AlCl3, NiSO4,AlPO4n6、超强酸:、超强酸: SbF5/(SiO2-Al2O3), SO42-/ZrO2A15已被用于酸催化研究的固体酸已被用于酸催化研究的固体酸 A163.2 酸碱定义及酸碱中心的形成酸碱定
12、义及酸碱中心的形成n酸碱定义酸碱定义n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离理论n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质子理论n酸碱电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n软硬酸碱理论软硬酸碱理论A17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离理论nArrhenius在在19世纪末提出的水世纪末提出的水-离子论离子论n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的物质叫酸;的物质叫酸;n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OH-的物质叫碱。的物质叫碱。A18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质子理论nBrnsted在在20世纪世纪20年代提出。年代提出。n凡是能提供质子凡是能提供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的物质称为酸(B酸酸);n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之为碱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之为碱(B碱碱
13、)。nB酸给出质子剩下部分称之为酸给出质子剩下部分称之为B碱;碱;B碱接受质子碱接受质子变成变成B酸;酸;nB酸和酸和B碱之间的变化实质是质子的转移。碱之间的变化实质是质子的转移。A19酸碱电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nLewis于于20世纪世纪20年代提出。年代提出。n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之为酸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之为酸(L酸酸);n凡是能提供电子对的物质称之为碱凡是能提供电子对的物质称之为碱(L碱碱)。nL酸可以是分子、原子团、正碳离子或具有电子层结构酸可以是分子、原子团、正碳离子或具有电子层结构未被饱和的原子。未被饱和的原子。nL酸与酸与L碱的作用实质上是形成配键络合物。碱的作用实质上是
14、形成配键络合物。A20软硬酸碱理论软硬酸碱理论nPearson于于1963年提出。年提出。n对于酸来说,对外层电子抓得紧的酸为硬酸对于酸来说,对外层电子抓得紧的酸为硬酸(HA),而,而对外层电子抓得松的酸为软酸对外层电子抓得松的酸为软酸(SA),属于二者之间的,属于二者之间的酸称之为交界酸;酸称之为交界酸;n对于碱来说,电负性大,极化率小,对外层电子抓得对于碱来说,电负性大,极化率小,对外层电子抓得紧,难于失去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硬碱紧,难于失去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硬碱(HB),极化率大,极化率大,电负性小,对外层电子抓得松,容易失去电子对的物电负性小,对外层电子抓得松,容易失去电子对的物质称为软碱质
15、称为软碱(SB),届于二者之间的碱为交界碱。,届于二者之间的碱为交界碱。n软硬酸碱原则软硬酸碱原则(SHAB原则原则)是:软酸与软碱易形成稳定是:软酸与软碱易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硬酸与硬碱易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交界的络合物,硬酸与硬碱易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交界酸碱不论结合对象是软或硬酸碱,都能相互配位,但酸碱不论结合对象是软或硬酸碱,都能相互配位,但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小。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小。A21酸碱中心的形成酸碱中心的形成n在均相酸碱催化反应中,酸碱催化剂在溶液中在均相酸碱催化反应中,酸碱催化剂在溶液中可解离出可解离出H+或或OH-;n在多相酸碱催化反应中,催化剂为固体,固体在多相酸碱催化反
16、应中,催化剂为固体,固体酸表面的酸性质远较液体酸复杂,固体酸表面酸表面的酸性质远较液体酸复杂,固体酸表面可以同时存在可以同时存在B酸中心、酸中心、L酸中心和碱中心;酸酸中心和碱中心;酸碱中心所处的环境不同,其酸强度和酸浓度也碱中心所处的环境不同,其酸强度和酸浓度也不同;不同;n对固体酸中心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对固体酸中心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课题。A22浸渍在载体上的无机酸酸中心的形成浸渍在载体上的无机酸酸中心的形成n直接浸渍在载体上的无机酸作催化剂时,直接浸渍在载体上的无机酸作催化剂时,其催化作用与处于溶液形式的无机酸相其催化作用与处于溶液形式的无机酸相同,均可直接提供同,均可直接提供H+。
17、A23卤化物酸中心的形成卤化物酸中心的形成n卤化物做酸催化剂时起催化作用的是卤化物做酸催化剂时起催化作用的是L酸酸中心,为更好地发挥其催化作用,通常中心,为更好地发挥其催化作用,通常加入适量加入适量HCl、HF、H2O,使,使L酸中心酸中心转化为转化为B酸中心。酸中心。A24金属酸盐中心的形成金属酸盐中心的形成(1)nNiSO4XH2O中的中的x在在0-1之间,之间,Ni的六配位轨道只有的六配位轨道只有5个配位体,个配位体,还有一个空轨道还有一个空轨道(sp3d2)杂化轨道可接受一对电子成为杂化轨道可接受一对电子成为L酸中心。酸中心。n在双边在双边Ni离子作用下,水分子解离出离子作用下,水分子
18、解离出H+,成为,成为B酸中心。酸中心。 nNiSO4XH2O在此状态下具有最大酸性和催化活性。在此状态下具有最大酸性和催化活性。以硫酸镍为例:以硫酸镍为例:A25金属酸盐中心的形成金属酸盐中心的形成(2)n以磷酸铝为例:以磷酸铝为例:P上的上的OH为酸性羟基,由于与相邻的为酸性羟基,由于与相邻的A1-OH基形成氢键,基形成氢键,使其酸性增强,可视为使其酸性增强,可视为B酸中心。酸中心。在高温下抽真空处理时,在高温下抽真空处理时,OH基缩合生成水,同时出现基缩合生成水,同时出现L酸中心。酸中心。A26阳离子交换树脂酸中心的形成阳离子交换树脂酸中心的形成n用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共聚可生成三维网络结
19、构的凝胶用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共聚可生成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型共聚物,制得的树脂可成型为球状颗粒。为制备阳离型共聚物,制得的树脂可成型为球状颗粒。为制备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树脂,需要向共聚物中引入各种官能团。子或阴离子交换树脂,需要向共聚物中引入各种官能团。n用硫酸使苯环磺化,引入磺酸基因,从而得到强酸型离用硫酸使苯环磺化,引入磺酸基因,从而得到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引入羧酸基因可制得弱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子交换树脂,引入羧酸基因可制得弱酸型离子交换树脂。n市场上买到的树脂官能团为市场上买到的树脂官能团为-SO3-M+盐类盐类(M+为为Na+),为使其具有酸性必须用为使其具有酸性必须用HCl水溶液交换,
20、使水溶液交换,使Na+被被H+取取代,成为代,成为B酸催化剂。酸催化剂。n向共聚物中引入季铵基可得到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强碱向共聚物中引入季铵基可得到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强碱性。性。n具有官能团具有官能团-N+(CH3)3X-的阴离子交换树脂需用碱溶液的阴离子交换树脂需用碱溶液交换,即交换,即OH-交换交换X-成为成为B碱催化剂。碱催化剂。A27氧化物酸碱中心的形成氧化物酸碱中心的形成n单氧化物酸碱中心的形成:以单氧化物酸碱中心的形成:以Al2O3为例:为例:n氧化铝是广泛使用的吸附剂和催化剂,更多场合被用作氧化铝是广泛使用的吸附剂和催化剂,更多场合被用作催化剂载体。它有多种不同的变体,其中最重要
21、的是催化剂载体。它有多种不同的变体,其中最重要的是 -Al2O3和和 -Al2O3。二者的表面既有酸中心,也有碱中心。二者的表面既有酸中心,也有碱中心。nL-酸中心是由脱水形成的不完全配位的铝构成,酸中心是由脱水形成的不完全配位的铝构成,A28A12O3表面酸碱中心表面酸碱中心nL酸中心吸附水则形成酸中心吸附水则形成B酸中心,后者的酸中心,后者的酸强度太弱,以致认为酸强度太弱,以致认为Al2O3不具有不具有B酸酸性。性。 A29二元混合金属氧化物酸中心的形成二元混合金属氧化物酸中心的形成n无定型硅铝(无定型硅铝(SiO2-Al2O3)(硅铝胶)是最典型代表。(硅铝胶)是最典型代表。n硅酸铝的酸
22、中心数目与强度硅酸铝的酸中心数目与强度均与铝含量有关。均与铝含量有关。n硅酸铝中的硅和铝均为四配硅酸铝中的硅和铝均为四配位结合,位结合,Si4+与四个氧离子配与四个氧离子配位,形成位,形成SiO4四面体,而半四面体,而半径与径与Si4+相当的相当的Al3+同样也与同样也与四个四个O2-配位,形成配位,形成A1O4四面四面体,因为体,因为Al3+形成的四面体缺形成的四面体缺少一个正电荷,为保持电中少一个正电荷,为保持电中性,需有一个性,需有一个H+或阳离子来或阳离子来平衡负电荷,在此情况下,平衡负电荷,在此情况下,H+作为作为B酸中心存在于催化剂酸中心存在于催化剂表面上。表面上。A30无定型硅铝
23、的无定型硅铝的L酸中心酸中心nAl3+与与Si4+之间的之间的O原子上电子向靠近原子上电子向靠近Si4+离子离子方向偏移。当方向偏移。当Al3+上的上的-OH与相邻的与相邻的Al3+上的上的-OH结合脱水时,产生结合脱水时,产生L酸中心。酸中心。A31二元氧化物酸中心形成规则二元氧化物酸中心形成规则nTanabe经验规则:经验规则:n(1)凡是电荷出现不平衡就会有酸性产)凡是电荷出现不平衡就会有酸性产生。生。n(2)电荷为正过剩则产生)电荷为正过剩则产生L酸,电荷为酸,电荷为负过剩则产生负过剩则产生B酸。酸。A32Tanabe经验规则的两个基本假定经验规则的两个基本假定n(1)每个金属氧化物正
24、元素的配位数在)每个金属氧化物正元素的配位数在相混后仍保持不变;相混后仍保持不变;n(2)主要成分(量多的)的氧原子配位)主要成分(量多的)的氧原子配位电荷数决定了所有氧原子配位电荷数。电荷数决定了所有氧原子配位电荷数。A33TiO2-SiO2混合物混合物nTiO2-SiO2混合物(混合物(TiO2过过量)。量)。nTiO2上氧的配位电荷数为上氧的配位电荷数为 -4/6=(-2/3)()(6个氧原子个氧原子与与1个个Ti+4配位配位);nSiO2上氧的配位电荷数也是上氧的配位电荷数也是(-2/3),),1个个Si 与与4个个O相相配位,每个配位,每个Si-O键上电荷净键上电荷净值为(值为(4/
25、4)-(2/3)=+1/3,那么在,那么在Si上(上(4个个Si-O键)剩余电荷为键)剩余电荷为+4/3。nTiO2-SiO2混合物表面呈混合物表面呈L酸酸性。性。A34SiO2 -TiO2混合物nSiO2 -TiO2混合物(混合物( SiO2过过量)量)nSiO2上氧的配位电荷数为上氧的配位电荷数为 -4/4=-1;nTiO2上氧的配位电荷数也为上氧的配位电荷数也为 -1,nTi-O键上的电荷净值为:键上的电荷净值为:(+4/6)-1=-1/3;n整个整个TiO2上(上( 6个个Ti-O键)键)的电荷净值为:的电荷净值为: 6 ( -1/3)= -2nSiO2 -TiO2混合物表面呈混合物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酸碱 催化剂 及其 催化 作用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