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金收支平衡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设计-王翠琴.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基金收支平衡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设计-王翠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基金收支平衡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设计-王翠琴.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卷第期 统计与信息论坛 年月 , 收稿日期: ;修复日期: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动态跟踪和效果评估研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可持续性研究( )作者简介:王翠琴,女,湖北赤壁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田勇,男,湖北襄阳人,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薛惠元,男,管理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统计应用研究】基于基金收支平衡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设计王翠琴 , ,田勇 , ,薛惠元( 华中农业大学 社
2、会工作系, 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摘要:目前中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属于行政命令式的调整,其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不足。以不低于物价变动率,同时分享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率为原则,设计出六种养老金调整方案,通过构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精算模型,测算不同调整方案对养老保险基金短期和长期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下养老保险基金短期和长期收支的缺口出现的时间不同,养老基金长期收支将会经历“生长期”、“衰退期”、“枯竭期”三个阶段;为了维持养老基金收支平衡,养老金调整方案的设计必须在三个时期实行实际工资增长率分享比例的动态调整
3、。建议工资增长率的分享比例 年在 范围内由高到低浮动, 年在 的范围内由高到低浮动, 年以后在 以下浮动。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调整;基金平衡;方案设计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一、引言 年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 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决定从 年月日起,将中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 ,这是自 年以来国家连续第 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其中 年间的平均调整比例更是达到了 。连续较大幅度调整基本养老金,对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中国的养老金调整只是特殊时期的一种临
4、时性政策,属于行政命令式的调整,幅度过大,部分年份超过了 增长速度,其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不足,这种调整方式也不符合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中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可见,当前亟需建立养老金调整的常态机制。养老金调整方案的设计既要考虑到“保基本”,又要兼顾“可持续”,即养老金调整既要以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为目标,又要考虑到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问题。鉴于此,本文将设计出数套养老金调整方案,并利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精算模型对调整方案进行检验。二、文献回顾当前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的研究
5、,主要集中在对当前养老金调整机制的批判以及对养老金规范调整的讨论。屈川认为中国养老金调整机制存在不规范、功能被泛化等问题,并指出养老金调整的基本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补偿因物价上涨导致的养老金引起的贬值;二是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条件下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并指出现在的养老金调整实际已超出这一功能范围。郭爱晔等认为中国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没有制度化,缺乏稳定性,调整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调整办法不科学 。丁建定等认为中国当前的企业职工养老金调整存在调整时间和调整基数的非同步变迁、调整比例确定方法的蜕化、特殊调整覆盖范围缺乏公平性,并提出养老金的调整应该以上年度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作为调整基数
6、,将名义平均工资增长率作为养老金调整比例。郝勇等提出以养老金替代率为目标,以工资增长率为依据,分别按照上年养老金水平和上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两种方式调整养老金,并利用年移动平均工资增长率确定养老金调整幅度的适度标准。谭中和认为中国当前的养老金调整存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总体差过大,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有机制但不正常,出现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待遇“倒挂”现象,并且各地调整的具体政策不统一,并进而提出了普调与特调相结合的结构性调整思路。阳义南等构建了一个包含消费者物价指数、实际工资增长率的双重参照系数及其临界值的启动机制,提出了一个以物价指数、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双挂钩的调整比例公式
7、,提出以各地平均基本养老金、退休人员本人基本养老金共同作为调整基数,从而构成中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的系统方案。吕志勇等运用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精算模型,对山东省当期和长期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进行了测算,并对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各变量进行了分析。王鹏等从待遇调整的视角来研究新农保未来全覆盖的优化问题,认为激励适度普惠型模式是未来新农保的优化选择,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可以提升至贫困线的 左右。关于养老金调整的国际经验,德国的养老金调整指数一直是基于总工资指数来确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德国的公共养老金计划陷入财政危机,从 年开始德国对养老金调整指数进行了改革,先后基于净工资指数、消费者价格指
8、数进行调整, 年以后逐步确立了基于“净工资增长”、“缴费率”、“可持续因子”和“制度平衡”的调整机制 。日本在 年以前基于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养老金调整,在 年的养老金改革中日本引入了自动平衡机制,利用工资增长率、物价指数和浮动调整率对养老金给付进行动态调整,浮动调整率根据公共养老金参保人员减少率和平均寿命的增加程度来确定 。英国在建立正式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后,上调幅度主要采用国家平均工资增长率与零售价格指数中的较大者,此后为了削减养老金开支,养老金水平按照零售价格指数进行调整,为了应对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下降,英国的养老金改革将逐步建立根据平均收入增长率、零售价格指数和 三者中最大的进行调整的“三
9、重保护机制”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外对养老金的调整主要集中于养老金调整方案的研究,包括对养老金调整的启动机制、调整比例、调整基数的研究,但大都缺少对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实证检验,而探索养老金调整对基金收支平衡影响的研究则更少见。本文尝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养老金调整方案,并利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精算模型来测算不同方案下养老保险基金短期和长期收支平衡问题,并提出与之对应的政策建议。三、养老金调整方案的设计(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启动机制自 年以来,中国每年都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进行了调整,但根据国际经验,养老金的调整并不是每年都需要进行的,只有在达到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物价变动率或工资增长率
10、达到一定的比率)才进行调整,这就需要建立养老金调整的启动机制,来决定什么时候该调整养老金。中国目前的养老金调整没有制度化,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要是依据消费者物价指数、工资增长率变动情况的主观判断而进行的决策,没有一个量化的参考标准,因而建立养老金调整的启动机制,就需要建立一个量化的参考标准,当参照指标达到或超过自动调整的临界值时,就启动调整机制,当参照指标未达到自动调整的临界值时,则不启动调整机制。参照国际经验,养老金的调整一般依据消费者物价指数、工资增长率或者二者的结合,因此本文在制定养老金调整启动机制的参照标准时主要依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工资增长率这两个指标。选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参照
11、标准,主要是保证养老金不因物价上涨而导致退休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这里选择物价变动率(用P表示)统计与信息论坛作为指数,当物价变动率达到某一临界值m时,就启动养老金调整机制。要保证退休者的生活质量不下降,则必须保证养老金的调整比例至少不低于物价变动率。选择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简称实际工资增长率,用g表示)作为参照指标,能使退休人员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保证退休者不因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过快而导致生活水平相对下降。这里之所以选择实际工资增长率,是为了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避免指标的重复考虑。当实际工资增长率达到某一临界值n时,则启动养老金调整机制。养老金的调整比例必须小于实际工资增长
12、率,当养老金的调整超过实际工资增长率的时候,就会陷入过度平均的困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启动机制如表所示。表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启动机制条件是否启动调整机制物价变动率Pm,实际工资增长率gn启动物价变动率Pm启动物价变动率Pm,实际工资增长率gn不启动注:基于通货紧缩的情况比较少以及长期内物价稳定的考虑,假定Pg。参照国际经验,养老金的调整频率一般采取不调整(未达到启动调整机制的条件),或者调整次(达到养老金调整启动机制的条件),在特殊情况下则启动应急调整机制。国际上养老金调整的时间为每年的月和月;自 年起,中国养老金的调整时间由每年的月日改为月日。笔者支持养老金的调整时间为每年的月日,
13、因为此时的养老金调整在一个日历年度内,便于年度管理和财务核算。鉴于物价变动率、工资增长率等指标要等到每年的月份以后才陆续发布,笔者建议在启动了养老金调整机制并确定出养老金调整方案后,采取补发养老金的方式来解决统计指标发布时滞问题,即不管养老金调整方案是月份出台还是月份出台,养老金调整都要从每年的月日算起,之前应调而未调的月份要补发。(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基数与调整比例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基数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第一种以当地上年度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作为调整基数;第二种以调整前一年退休人员个人月平均养老金作为调整基数;第三种为前两种调整基数的一定比例之和。当前中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
14、整基数为第二种,本文的调整基数同样采用的是第二种,即以调整前一年退休人员个人月平均养老金为调整基数。启动机制解决的是什么时候该调整的问题,调整比例则是该调多少的问题,中国目前的养老金调整比例(用f表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一个客观量化的标准,导致养老金的调整产生了许多问题(养老金“倒挂”现象)。该调多少主要取决于养老金的调整比例和调整基数,根据国际经验以及中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调整比例主要取决于物价变动率和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两个指标,但养老金的调整比例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养老金调整比例的解释如表所示。表 养老金调整比例范围的确定f的取值范围解释fP退休者生活质量下降f P保障当期退休
15、者生活质量不下降Pfg退休者生活质量不下降,一定程度上分享经济成果fg过度公平,不论工作与否,共享经济成果从表可以看出,要既保证退休者生活质量不下降,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又不能造成过度平均而影响经济效率,则养老金的调整比例必须大于物价变动率而小于实际工资增长率。因而,养老金的调整比例应该是物价变动率一定比率与实际工资增长率一定比率之和,即:f Pg,()由于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和的具体数值并不好确定,鉴于养老金的调整底线是保持退休者的基本生活质量不下降,本文选择在不低于物价变动率的基础上分享实际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率,以x表示实际工资增长率的分享比率,则养老金的调整比例公式为:f
16、 P(g P)x()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 年间中国物价变动率的几何平均数为 ,基于未来物价变动率不发生大的变化的考虑,本文假定 年的物价变动率P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测算, 年中国年均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为 ,这一比例显然不符合未来增长的可能。从图中可以看到, 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吻合,对于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来说,其实际工资增长率随着经济增长率的变动而变动,基于中国经济日趋走向成熟的考虑,本文将利用 年经济增长率来代替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王翠琴,田勇,薛惠元:基于基金收支平衡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设计图 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
17、与经济增长率比较图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预测: 年中国每年平均 在 左右, 年为 , 年为 , 年为 。 年中国的 增速为 , 年中国 增速将不会超过 ,因而本文将 年的 增速修正为 , 年的 增长率则采用吉姆奥尼尔的预测数据 。本文把实际工资增长率的分享比例x设为、 、 、 、 、 。将P和x的取值代入式(),可以得到六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具体如表所示。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设计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方案五方案六养老金调整比例f P f f f f f g将吉姆奥尼尔对中国 年 增长率的数据(近似等于实际工资增长率g)代入到表养老金调整比例的各套方案中,即可求出
18、 年各方案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比例,具体数据见表。表 各方案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比例方案调整比例() 年 年 年 年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五 方案六 四、养老金调整对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一)前提假设第一,假定 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逐步达到全覆盖, 年后保持全覆盖率;第二,假定中国在 年启动延迟退休方案,按照每两年延迟岁的原则,在 年男性延迟退休年龄至 岁,女性延迟退休年龄至 岁,即 年男性 岁退休,女性 岁退休,在 年、 年、 年、 年、 年各延迟岁退休后, 年,男性 岁退休,女性 岁退休;第三,假定参保职工平均就业年龄为 岁,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持续缴费直至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基金 收支平衡 城镇职工 基本养老金 调整 方案设计 王翠琴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