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逻辑学基础知识简介.doc
《汉语逻辑学基础知识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逻辑学基础知识简介.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汉语逻辑学基础知识简介致 辞河图学习群(群号:250823221,开放加群)来了很多网友,我很高兴。思东创作室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河图学习群是以研究、探讨汉语语法和逻辑规则为宗旨的论坛,不研究宇宙的起源,奇点,也不研究哲学中的观点看法。因此,喜欢与人争辩的网友,您可以到其他论坛参与相关的争论。这里遵循老子的教诲:不言之教、不争之德。所谓不言之教,就是汉语逻辑、认识结构、思维规则。这些都是不存在争议的思维工具。所谓不争之德,就是河图模型法。用中国古代的道河图为各种观点理论进行定位。采用的方法是康德创新出来的哲学逻辑方法图像法正位法:即判断法,对比法,定位法。没有通常人们惯用的辩证法。2016年8
2、月29日星期一欢迎您加入汉语逻辑学的通俗化工程汉语逻辑学属于西方目前正在兴起的自然语言逻辑学。它的鲜明特点是:不在现有的语言文字之外,重新设计一套专供逻辑学使用的语言符号系统。具体说来,汉语逻辑学在进行语句结构分析时,除了使用制表符进行结构连线之外,就是采用日常的自然语言进行标注。制表符的功能是展示出语句结构的样式,文字标注则搭建起内容自身具有的认识形态、认识属性。这样一来,语言结构就与认识结构有机结合为一体了,从而构成了汉语逻辑学与西方逻辑学的本质区别。下面,我给出有关汉语逻辑学入门的基础知识,希望新加入河图学习群的网友关注。如果您愿意参与汉语逻辑学知识的通俗化这件事情,就请将您的观后感发表
3、出来,以便我们今后有针对性的改进。逻辑学传授的知识不是观点道理,而是真理的属性、形态和特点。通常人们观察和分析的对象是客观事物。逻辑学关注的对象则是字词之间的关系,句子结构、文章结构。这是一般人不去研究的内容。语法环节日常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句,如开学了,小明骑着电动自行车去上学。这里表述的文字,应该都是符合事实的,本质属性是真理。这样的句子不会让人产生质疑。汉语逻辑就把由不同的真理以文字形式出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如何研究呢?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语句中字词的涵义、功能准确地揭示出来。如开学了,这是表明时间的词汇,上升到哲学术语的高度,就是语句内容适用的条件。如果不开学,就不会
4、有后面的上学行为。小明这是行为的主体:人。西方语法称作主语,汉语语法将它称作“主体”(亦即动作和行为的主人)。骑着电动自行车去上学。西方语法称作谓语。汉语将它与主体的关系展示出来,即这是对主体行为进行的描述,因此属于主体的形态(主体的样子:行为、动作是怎样的)由此构成这个语句的结构:主体是小明,形态是骑着电动自行车去上学。这样的语句结构用思维规则表示,就是“两分法(主体和形态),同一律(不可分割开的一体形式)”。分开了,这个句子的真理性就不存在了。西方的语法除了主谓结构之外,还有宾语、补语、状语等,这是将词进行分类之后产生的语句结构。汉语不是按照词的属性研究语句结构,而是按照思维规则确定语句结
5、构。以这句话为例,只要划分出主体和形态,那么,就与思维规则“两分法同一律”吻合起来。此时的语句结构就是合乎汉语逻辑规则的。用逻辑图表示:时间:开学了(哲学术语:条件)主体:小明形态:骑着电动自行车去上学句型分类:描述句由于主体和形态的划分已经符合本质环节的思维规则,所以,这段话的句型结构就已经符合汉语逻辑规则了。可以不再继续往下分解了。在汉语中思维规则不是只有“两分法同一律”的形式,还有“三分法对立统一律”的形式。按照“三分法对立统一律”的标准分析这句话,就会得到这样的句型结构:条件:开学了 描述句主体:小明 两分动作:骑着电动自行车 形态两分 目标:去上学这就是三分法对立统一律的句型结构,它
6、的特点是把形态部分的内容依据字义功能分为两种形式:动作和目标。对比上述两种句子结构,可以看出,二者的认识形态不同。两分法局限在直观描述的层面,三分法进到了对形态进行分类的层面。在哲学理论中,两分法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辩证法。三分法则是进到理性层次的结构法。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两分法属于认识方法,辨证方法。三分法属于逻辑方法、结构方法。记住两种方法的区别:它们二者在思辨能力上是不同的。三分法是对形态结构进行分类得到的结果。这种对形态结构进行的区分,在可见的视域很容易把握住。在不可见的哲学领域,情形截然不同了。因为哲学关注的对象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内容,而是有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表述问题、论证问
7、题的方法。此时作为哲学观点出现的真理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例如,唯物论强调物质的第一性,辩证论强调矛盾的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显然,它与物质第一性的观点发生了冲突。两种观点并列起来,就会产生争斗,到底是物质重要呢还是矛盾更重要呢?这个问题争论不清。造成这种争论的原因在那里呢?很简单,认识视角不同。唯物论是站在认识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角度看问题,于是得出:没有对象物质的存在,就没有认识的内容。辩证论站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态上,得出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我们将认识和对象的关系,作为从存在出发得到的真理。将事物之间的联系作用,作为从关系出发得到的真理。这样一来,存在和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 逻辑学 基础知识 简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