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学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病学整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皮肤学名词解释:1表皮通过时间:又称更替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的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颗粒层约14日,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最终由皮肤表面脱落又需14日,共约28日2桥粒Desmosome: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重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3半桥粒Hemisdesmosome:是基底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4基底膜带BMZ:也称基底膜,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PAS染色显示为一条0.5-1.0微米的紫红色均质带,银浸染法可染成黑色。皮肤附属器与真皮之间,血管周围也存在基底膜带,
2、在电镜下可分为四层: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5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1cm,1cm者为斑片6斑块plaque:为丘疹扩大/较多丘疹融合而成,d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见于银屑病等7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d1cm的表浅隆起型皮损。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丘疹表面可光滑可粗糙,可呈扁平、圆形、乳头状,颜色可呈紫红色、浅黄色或黑褐色8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3、,皮损发生快,此起彼伏,经过数小时后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剧痒,见于荨麻疹9水疱vesicle:为位于角质层下,表皮内或表皮下的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d1cm者称为大疱10脓疱pute: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11结节nodule: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性浸润、代谢产物沉淀或肿瘤引起12囊肿cyst: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外观呈圆形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
4、见于皮脂腺囊肿,毛鞘囊肿,表皮囊肿13糜烂erosion:局限性皮肤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14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愈合较慢且可留瘢痕15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砺壳状或大片状16裂隙fissure:又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达真皮,常因皮肤炎症浸润增厚或角化导致皮肤弹性下降脆性增加,牵拉后引起,好发于掌趾,指趾,口角等
5、部位17浸渍maceration: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环境的皮肤部位,摩擦后表皮极易脱落形成糜烂,容易继发感染18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可分成增生性和萎缩性两种,表面无皮纹和毛发19: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损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20多价过敏:有些人不仅对一种药物过敏而且对多种药物过敏,这些药物在哪化学结构上可无相似,也可称多元过敏21交叉过敏:是指由一种化学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以后由另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与初次过敏原在
6、结构上相似,或由于其代谢中转换的产物在免疫化学上与初次过敏原结构相似或一致而引起的过敏反应22同行反应kobner:某些皮肤病如银屑病、扁平苔藓等,外观正常的皮肤被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后可出现原发皮损的皮损24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是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25继发性皮损secondary lesion: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26痤疮acne: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各年龄段人皆可患病,以青少年患病率为高27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特发性、反复发作的、以多形皮损为特征的常见光感性皮肤病28滴蜡现象:皮
7、损初为绿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逐渐融合成斑块,表面有厚层鳞屑,刮除鳞屑犹如轻刮蜡滴29痂: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凝固而成30接触性皮炎:指人体接触某种外援物质后,在皮肤或黏膜接触部位上因强烈刺激或过敏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31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32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钝器划过皮肤数分钟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或不伴瘙痒,约半小时后可自行消退33薄膜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34梅毒syphills: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
8、,95%的患者是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极少数通过物品传播简答题:1.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选用,如细菌性皮肤病一抗菌药物;真菌性一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一糖皮质微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一止痒剂;角化不全者一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一角质剥脱剂。(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根据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深处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单纯瘙痒:乳剂、酊剂。(3).详
9、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2.疥疮的临表特点,诊断依据及其治疗临床表现:皮损部位好发于皮肤薄嫩部位,如指缝、脐周、下腹部等皮损形态丘疹、丘疱疹、线状隧道、疥疮结节自觉症状 自觉瘙痒,晚间为甚。诊断:接触传染史典型临床表现疥螨检査预防和治疗:注意个人卫生,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并煮沸消毒衣物和寝具。治疗以外用药为主,治疗过程中不洗澡,不更衣,以保持药效。疥疮结节难以消退,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或手术切除结节。系统药物治疗:伊维菌素3.急性荨麻疹:起病较急(6周以内)一病案分析临床表现:患者自觉皮肤瘙痒,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鲜红色和苍白色,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皮损时间时间
10、不超过24小时,每日反复多次,消退后不留痕迹;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全身中毒症状。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P119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方法为:0.1%肾上腺素0.5-lml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可选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基泼尼松等,但应避免长期使用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可静脉注射氨茶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气管切开,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4.简述重型药疹的治疗治疗:停用一切可能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药物的排除;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防治继发感染加强支持疗法;静脉注射人血
11、丙种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5.多形日光疹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1)临床表现: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曝光部位,皮损形态多样,常有小丘疹、丘疱疹等,常以一种皮损为主;骚痒显著,多无全身症状,易反复发作。(2)治疗:应避免暴晒,外出时使用遮光剂;易感者可在发病季节前,让皮肤适当地逐渐增加日晒或者进行预防性光疗以提高皮肤对光线的耐受力。外用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系统药物治疗:口服抗组胺药为主,避免使用光敏药物;6.寻常型银屑病的临表及分期临床表现:起初皮损:红色斑丘疹或斑块后扩展至红色斑块,呈多形性。三个特征性现象: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皮损可发
12、生于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常见,呈对称性;可见束状发,甲受累可表现为“顶针样凹陷。不同程度瘙痒,慢性,冬重夏轻,易反复发作。分三期: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皮损出现,炎症较轻,鳞屑较多.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7 .简述寻常性痤疮的分级,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P175分级:级:仅有粉刺 级:+炎性丘疹 级:+脓疱 级:+结节、囊肿或瘢痕发病机制:主要与雄激素及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继发炎症等有关。临床表现:多发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好
13、发于面颊、额部,其次胸部背部及肩部,常伴有皮脂溢出。损害:初发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继续发展为暗红色结节或囊肿。治疗原则:主要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1) 一般治疗:注意清水洗脸,禁用手挤压及搔抓粉刺,在泌油高峰尚未得到控制前,原则上不应使用油膏类化妆品;应尽可能避免辛辣食物,控制脂肪和糖类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2)外用药物:维A酸类(用于轻中度患者)、过氧苯甲酰、抗生素:红霉素、氯霉素(用于皮肤干燥及敏感患者)、壬二酸二硫化硒等;3)系统药物:抗生素、异维A酸(有致畸作用,育龄男女用药期间避孕,停药一年后方可怀孕)、抗雄激素(用于严重患者)、糖皮质
14、激素等4)光疗;5)痤疮瘢痕治疗;6)辅助治疗。8.梅毒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及治疗P222一期:1)硬下疳:是TP (梅毒螺旋体)侵入部位,好发于外生殖器。典型硬下疳起初为小红斑,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性丘疹;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无痛性溃疡,境界清楚,稍高出皮面,基地呈肉红色,触之有软骨样硬度,上有少量浆液性渗出物。2)硬化性淋巴结炎:硬下疳出现后12周,受累淋巴结明显肿大,表面红肿破溃,无疼痛,淋巴结穿刺可见大量TP。二期:皮肤黏膜损害:梅毒疹扁平湿疣梅毒性秃发(秃发非永久性)粘膜损害。骨关节损害;眼损害;神经损害;发性硬化性淋巴结炎;内脏梅毒。三期:皮肤黏膜损害:结节性梅毒疹,梅毒性树胶肿(三
15、期梅毒标志,破坏性最强);(2)骨梅毒眼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实验室检査:梅毒血清学检査和脑积液检査。脑脊椎检査主要用于神经梅毒的诊断。治疗原则:早期、足量、足程,首选青霉素。9 .急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无一定潜伏期;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易反复发作;皮斑贴试验阳性。临床表现:起病较急;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与接触物形态一致;皮损形态一致,同一病人只出现同一期表现,至多12种损害。有自限性。治疗:原则是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病积极对症处理。1)内用药物:病情轻可服用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外用药物:急性期红肿明显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慢性期用具有抗炎作用的软膏。10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多数人不发生反应;有一定的潜伏期;朝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剤无相关性;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种各样:色)在高敏状态下可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现象;炳程有一定的自限性,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抗过敏和稠皮质激,治疗有效。11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鉴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