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的方程复习课件.pptx
《直线与圆的方程复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与圆的方程复习课件.ppt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节 直线方程第七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1.倾斜角、斜率、截距倾斜角、斜率、截距直线向上的方向与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倾斜角.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2)若直线的倾斜角为若直线的倾斜角为(90),则,则ktan,叫做这条直,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线的斜率.经过两点经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直线的斜率的斜率(3)直线的横截距是直线与直线的横截距是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直线的纵截轴交点的横坐标,直线的纵截距是直线与距是直线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轴交点的纵坐标.1212
2、xxyyk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1)点斜式:设直线点斜式:设直线l过定点过定点P(x0,y0),斜率为,斜率为k,则直线,则直线l 的方程为的方程为y-y0k(x-x0)(2)斜截式:设直线斜截式:设直线 l 斜率为斜率为k,在,在y 轴截距为轴截距为b,则直线,则直线l 的方程为的方程为ykx+b(3)两点式:设直线两点式:设直线 l 过两点过两点P1(x1,y1),P2(x2,y2) x1x2,y1y2则直线则直线 l 的方程为的方程为(y-y1)/(y2-y1)(x-x1)/(x2-x1)(4)截距式:设直线截距式:设直线 l 在在x、y轴截距分别为轴截距分别为a、
3、b(ab0)则直则直线线l的方程为的方程为x/a+y/b1.(5)一般式:直线一般式:直线l的一般式方程为的一般式方程为Ax+By+C0(A2+B2 20)1.设设R,则直线,则直线xsin-3y+10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_2.直线直线 l 经过点经过点M(2,1),其倾斜角是直线,其倾斜角是直线x-3y+40的倾的倾斜角的斜角的2倍,直线倍,直线 l 的方程是的方程是_课课 前前 热热 身身0,30150,180). 3x-4y-20.3.3.经过点经过点(2(2,1)1),且方向向量为,且方向向量为v=(-2,2)v=(-2,2)的直线的直线l l的方程的方程是是_._
4、.x+y-3=0 x+y-3=05A、B是是x轴上两点,点轴上两点,点P的横坐标为的横坐标为2,且,且|PA|=|PB|,若若直线直线PA的方程为的方程为x-y+1=0,则直线,则直线PB的方程为的方程为( )(A)2x-y-1=0 (B)x+y-5=0 (C)2x+y-7=0 (D)2y-x-4=0B4.4.过点过点(-1(-1,1)1)在在x x轴与轴与y y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有_._.2 2条条6 6曲线曲线y=2x-x3y=2x-x3在点在点(-1(-1,-1)-1)处的切线方程是处的切线方程是( )( ) A Ax+y+2=0 Bx+y+2=0 B
5、x+y+3=0 x+y+3=0 C Cx+y+4=0 Dx+y+4=0 Dx+y+5=0 x+y+5=0A1.1.过点过点P(2P(2,1)1)作直线作直线l l交交x x、y y轴的正半轴于轴的正半轴于A A、B B两点,两点,当当PAPAPBPB取到最小值时,求取到最小值时,求 直线直线l l的方程的方程. .【解题回顾解题回顾】本题还可以求本题还可以求OAOA+ +OBOB与三角形与三角形AOBAOB面积的最值;求直线方程的基面积的最值;求直线方程的基 本方法包括利用条本方法包括利用条件直接求直线的基本量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基本件直接求直线的基本量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基本量;在研
6、究最值量;在研究最值 问题时,可以从几何图形开始,找到问题时,可以从几何图形开始,找到取最值时的情形,也可以从代数角度去考虑,构建目标取最值时的情形,也可以从代数角度去考虑,构建目标 函数,进而转化为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函数,进而转化为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 . 2直线直线l 被两条直线被两条直线l1:4x+y+3=0和和l2:3x-5y-5=0截得的截得的线段中点为线段中点为P(-1,2),求直线,求直线l 的方程的方程.【解题回顾解题回顾】除以上解法外,设点斜式为除以上解法外,设点斜式为y-2=k(x+1),再,再由中点概念求由中点概念求k也是可行的也是可行的.【解题回顾解题回顾】数形结合强调
7、较数形结合强调较多的是将代数问题几何化,多的是将代数问题几何化,而解析法则是通过坐标系将几而解析法则是通过坐标系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何问题代数化.3.如图,设如图,设ABC为正三角形,边为正三角形,边BC、AC上各有一点上各有一点D、E,而且,而且|BD|= |BC|,|CE|= |CA|,AD、BE交于交于P. 求求证:证:APCP. 3131【解题回顾解题回顾】研究直线研究直线l的斜的斜率率a与直线与直线AC、BC的斜率的的斜率的大小关系时,要注意观察图大小关系时,要注意观察图形形.请读者研究,如果将本题请读者研究,如果将本题条件改为条件改为A(-1,4),B(3,1),结论又将如何,结论又将
8、如何?4.已知直线已知直线l:y=ax+2和和A(1,4),B(3,1)两点,当直线两点,当直线l与与线段线段AB相交时,求实数相交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5.5.已知过原点已知过原点O O的一条直线与函数的一条直线与函数y=logy=log8 8x x的图象交于的图象交于A A、B B两点,分别过两点,分别过A A、B B作作y y轴的平行线轴的平行线 与函数与函数y=log2xy=log2x的图的图象交于象交于C C、D D两点两点. . 证明:点证明:点C C、D D和原点和原点O O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 . 【解题分析解题分析】只须证明只须证明OCOC与与ODOD两条直
9、线的斜率相等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第2节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则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则l1l2k1=k2 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两条直线都有斜率,l1l2k1k2=-1 若直线若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则则l1l2 A1A2+B1B2=0 无论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上式均成立,所以无论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上式均成立,所以此公式用起来更方便此公式用起来更方便.2.两条直线两条直线l1,l2相交构成四个角,它们是两对对顶角,把相交构成四个角,它们是两对对顶角,把l1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依逆
10、时针方向旋转到与l2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l1到到l2的角,的角,l1到到l2的角的范围是的角的范围是(0,)l1与与l2所成的角是指不大所成的角是指不大于直角的角,简称夹角于直角的角,简称夹角.到角的公式是到角的公式是 ,夹,夹角公式是角公式是 ,以上公式适用于两直线斜率都,以上公式适用于两直线斜率都存在,且存在,且k1k2-1,若不存在,由数形结合法处理,若不存在,由数形结合法处理.2112-1tankkk-k 2112-1tankkk-k 3.若若l1:A1x+B1y+C1=0(A1、B1不同时为零不同时为零),l2:A2x+B2y+C2=0(A2,B2不同时为不同时为
11、0)则则当当A1/A2B1/B2时,时,l1与与l2相交,相交,当当A1/A2=B1/B2C1/C2时,时,l1l2;当当A1/A2=B1/B2=C1/C2时,时,l1与与l2重合,以上结论是针对重合,以上结论是针对l2的的系数不为零时适用系数不为零时适用.5.两条平行线两条平行线l1:Ax+By+C1=0,l2:Ax+By+C2=0的距离的距离为:为:2221BACCd4.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2200BACByAxd2.若直线若直线l1:mx+2y+6=0和直线和直线l2:x+(m-1)y+m2-1=0平行但不平行但不重合,则重合,则m的值是的值是_.1.已知点已知点
12、P(1,2),直线,直线l:2x+y-1=0,则过点,则过点P且与直线且与直线l平行平行的直线方程为的直线方程为_,过点,过点P且与直线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方垂直的直线方程为程为_;过点;过点P且直线且直线l夹角为夹角为45的直线方程为的直线方程为_;点;点P到直线到直线L的距离为的距离为_,直线,直线L与直线与直线4x+2y-3=0的距离为的距离为_课课 前前 热热 身身zx+y-4=0 x-2y+3=03x+y-5=0或或x+3y-7=0553105-13若直线若直线l1:y=kx+k+2与与l2:y=-2x+4的交点在第一象限,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则k的取值范围是的取值范围是_.-2/3
13、k24.使三条直线使三条直线4x+y=4,mx+y=0,2x-3my=4不能围成三角形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实数的实数m的值最多有的值最多有_个个.45.5.点点(1(1,1)1)关于点关于点(2(2,3)3)的对称点为的对称点为 ,点,点(1(1,1)1)关于关于直线直线x-y+1=0 x-y+1=0的对称点为的对称点为 ,直线,直线2x+y=02x+y=0关于直线关于直线x-x-y+1=0y+1=0对称的直线方程是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5.5.点点(1(1,1)1)关于点关于点(2(2,3)3)的对称点为的对称点为(3(3,5)5),点,点(1(1,1)1)关于关于直线直线x-y+1=0 x-y+1
14、=0的对称点为的对称点为(0(0,2)2) , 直线直线2x+y=02x+y=0关于直线关于直线x-x-y+1=0y+1=0对称的直线方程是对称的直线方程是x+2y-1=0.x+2y-1=0. 1.已知二直线已知二直线l1:mx+8y+n=0和和l2:2x+my-1=0.试确定试确定m、n的值,使的值,使l1与与l2相交于点相交于点P(m,-1);l1l2;l1l2,且,且l1在在y轴上的截距为轴上的截距为-1.【解题回顾解题回顾】若直线若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为的方程分别为A1x+B1y+C1=0和和A2x+B2y+C2=0,则,则l1l2的必要条件是的必要条件是A1B2-A2B1=0,而
15、,而l1l2的充要条件是的充要条件是A1A2+B1B2=0.解题中为避免讨论,常依解题中为避免讨论,常依据上面结论去操作据上面结论去操作.2.已知已知ABC的顶点的顶点A(3,-1),AB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方程为方程为6x+10y-59=0,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4y+10=0,求,求BC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解题回顾解题回顾】本题在处理角平分线时,是利用直线本题在处理角平分线时,是利用直线BC到到BT的角等于的角等于BT到到AB的角的角(由图观察得到由图观察得到)进而利用到角公进而利用到角公式求得直线式求得直线BC的斜率
16、,但同时也应注意,由于直线的斜率,但同时也应注意,由于直线BT是是B的角平分线,故直线的角平分线,故直线BA与与BC关于直线关于直线BT对称,进而对称,进而可得到可得到A点关于直线点关于直线BT的对称点的对称点A在直线在直线BC上,其坐上,其坐标标 可由方程组可由方程组 解得解得 即为即为(1,7),直线,直线BC的方程即为直线的方程即为直线BA的方程的方程.yx,01021423-14131yxxy,1 x7 y3.直线直线l过点过点(1,0),且被两平行直线,且被两平行直线3x+y-6=0和和3x+y+3=0所截得的线段长为所截得的线段长为9,求直线,求直线l的方程的方程.【解题回顾解题回
17、顾】(1)解法一给出了这类问解法一给出了这类问题的通法,即设出直线的方程题的通法,即设出直线的方程( (通过通过设适当的未知数设适当的未知数)进而利用条件列出相进而利用条件列出相关的方程,求出未知数;关的方程,求出未知数;(2)本题解法二巧妙地利用两平行直本题解法二巧妙地利用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和直线线之间的距离和直线l被两平行直线所截得的线段长之间的被两平行直线所截得的线段长之间的关系,求得直线关系,求得直线l与两平行直线的夹角,进而求得直线的斜与两平行直线的夹角,进而求得直线的斜率;率;(3)与已知直线夹角为与已知直线夹角为(为锐角为锐角)的直线斜率应有两个,若的直线斜率应有两个,若只求出
18、一个,应补上倾斜角为只求出一个,应补上倾斜角为2的直线的直线. 4.已知点已知点P是直线是直线l上的一点,将直线上的一点,将直线l绕点绕点P逆时针方向旋转逆时针方向旋转(0/2),所得直线所得直线l1的的 方程为方程为3x-y-4=0,若继续绕点若继续绕点P逆时逆时针方向旋转针方向旋转/2-,则得直线,则得直线l2的方程为的方程为x+2y+1=0,求直求直 线线l的的方程方程.答案:答案:2x-y-3=05.已知数列已知数列an是公差是公差d0的等差数列,其前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项和为Sn.(1)求证:点求证:点在同一直线在同一直线l1上上.(2)若过点若过点M1(1,a1),M2(2,a
19、2)的直线为的直线为l2,l1、l2的夹角为的夹角为 ,42tannSnPSPSPSPnn,332211332211【解题回顾解题回顾】本题是直线方程与数列、不等式的一个综合本题是直线方程与数列、不等式的一个综合题,关键是把题,关键是把 看成一个等差数列,同时也是关于看成一个等差数列,同时也是关于n的的一次函数,进而转化为直线方程一次函数,进而转化为直线方程.nSn不能把不能把 灵活变换角度看成关于灵活变换角度看成关于n的一次函数,进而转化的一次函数,进而转化为直线方程是出错的主要原因为直线方程是出错的主要原因.nSn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1)二元一次不等式
20、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中表示直线l:Ax+By+C=0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直线域,直线l应画成虚线,应画成虚线,Ax+By+C0,表示直线,表示直线 l另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另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画不等式画不等式Ax+By+C0(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应把边界直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应把边界直线画成实线线画成实线.(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即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等式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即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的平面
21、区域的公共部分.2.2.线性规划线性规划(1)对于变量对于变量x,y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y的一次不的一次不等式,称为线性约束条件,等式,称为线性约束条件,z=f(x,y)是欲达到最值是欲达到最值所涉及的变量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叫做目标函数的解析式,叫做目标函数.当当f(x,y)是关于是关于x,y的一次解析式时,的一次解析式时,z=f(x,y)叫做线性目标叫做线性目标函数函数.(2)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值问题称为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值问题称为线性规划问题,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线性规划问题,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称为称为可行解可行解.由所
22、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可行域,使目标函由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可行域,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值的可行解叫最优解数取得最值的可行解叫最优解. 3.已知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满足约束条件 ,则,则z=2x+4y的最小值为的最小值为( )(A)6 (B)-6 (C)10 (D)-103005xyxyxB 1. 1.不等式不等式x+2y-10 x+2y-10表示直线表示直线x+2y-1x+2y-10( )0( ) (A)(A)上方的平面区域上方的平面区域 (B)(B)上方的平面区域上方的平面区域( (含直线本身含直线本身) ) (C)(C)下方的平面区域下方的平面区域 (D)(D)下方的平面区域下方的平面区域( (含
23、直线本身含直线本身) )B 2. 2.已知已知A(1A(1,1)1),B(5B(5,3)3),C(4C(4,5)5),平面区域是,平面区域是ABCABC的的约束条件是约束条件是x-2y+10 x-2y+10 4x-3y-10 4x-3y-10 2x+y-130( 2x+y-130(包含边界包含边界) ) 4.平面内满足不等式组平面内满足不等式组 的所有点中,使的所有点中,使目标函数目标函数z=5x+4y取得最大值的点的坐标是取得最大值的点的坐标是_00624yxyxyx5.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平面的可行域内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平面的可行域内(阴影部分且包阴影部分且包括周界括周界),目标函数,目标函数z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线 方程 复习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