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电子课件.pptx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电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电子课件.ppt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逯宇铎 辛转 刘映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版)(第三版)本书第三版特色本书第三版特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3e)贯彻“传统外贸业务新实践+跨境电商B2B模式+区块链技术应用+国际贸易术语2020”一条线原则,突出如下特点: (一)加强传统外贸业务的新实践 (二)增加跨境电商B2B模式内容 (三)增加区块链技术在外贸中的应用 (四)详细介绍国际贸易术语2020目目 录录第第1 1章章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概述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第第3 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第第4 4章章 国际贸易措施国际贸易措施第第5 5章章
2、 国际市场环境国际市场环境第第6 6章章 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谈判第第7 7章章 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第第8 8章章 商品条件商品条件第第9 9章章 国际贸易术语和商品价格国际贸易术语和商品价格第第1010章章 货物交付货物交付第第1111章章 货物运输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第第1212章章 国际结算国际结算第第1313章章 货物检验与争议处理货物检验与争议处理第第1414章章 合同履行与贸易方式合同履行与贸易方式第二章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提出者和核心内容,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再到新贸
3、易理论的发展过程。古典贸易理论的典型代表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两种理论是从技术差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起因的。在假设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的前提下,生产技术差异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新古典贸易理论以要素禀赋理论为代表,强调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并从国家间要素丰裕程度差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新贸易理论在摒弃了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两大假设前提下,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角度来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本章正是以上述贸易理论为主线阐述在国际贸易理论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
4、理论一、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及发展古典贸易理论)一、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及发展古典贸易理论) 是建立在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一种自由贸易理论,所以有必要对重商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阐释。(一)重商主义及其贸易观点(一)重商主义及其贸易观点 重商主义学派最早对国际贸易进行了理论解释。重商主义是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反映了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在当时,货币主要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所以,一国拥有的贵重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那么,如何获得更多的金、银等贵重金属呢?重商主义认为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
5、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政府就应该干预经济生活,控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鼓励本国商品出口,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保证本国对外贸易出超。但是,由于不可能使所有参加贸易的国家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建立在其他国家受损的基础之上,所以此时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重商主义的发展的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的两个阶段 15世纪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也称为“重金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等。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金银输出,反对商品进口,以积累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
6、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 重商主义的发展的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的两个阶段 16世纪下半叶18世纪中叶是晚期重商主义,也称为“贸易差额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晚期重商主义与早期不同,它反对国家限制货币输出,认为那样做不但是徒劳的,而且是有害的,不能简单地把货币看做财富,主张货币和商品进行联系,增加财富的方法应该是发展对外贸易。因为如果对方国家也采取相同措施的话,本国对外贸易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就无法实现金银流入积累财富的目的。所以一国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不过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外国人商品的总值),以便保证
7、有更多的货币流入国内。就如托马斯孟所说“把自己的金币当做诱鸟放出去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财富。”(二)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及发展(二)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及发展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其理论与政策主张在历史上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国际贸易实践的限制,重商主义理论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而且总的来看,重商主义毕竟是一种贸易保护理论,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政策主张对自由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也由此遭到了自由放任学派的猛烈攻击。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
8、亚当斯密(Adam Smith)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对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斯密认为,一国的财富不是以金银进行衡量的,而是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来衡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越多,一国就越富有。如何通过增加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来增加一国的财富呢?斯密是从劳动分工说起的,他认为分工(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从而使一个国家的财富增加。斯密进一步认为,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就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样对每个人都有利。他指出:“如果一件东西
9、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里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他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制作。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宁愿雇用那些不同的工匠去做。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同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其他任何物品。”这样,斯密把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推广到国内社会分工,又进一步推广到国际分工。并认为:“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
10、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优势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这就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虽然精辟,但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它只解释了在生产成本上拥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进行贸易的问题,超出这一范围它就无法解释了。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国家没有绝对优势,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那能否进行贸易呢? 这个问题是由大卫李嘉图来解决的。大卫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时劳动生产率都高,另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时劳动生产率都低,但只要它们的优势(劣势)在生产不同产品时不同,它们都能从贸易中获利。这就是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11、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证明了相对优势也可以成为参加贸易的基础,并能从中获利,但和斯密一样,都是从供给方面来分析,忽略了需求方面的影响,所以无法解释双方进行贸易时交换比例的变动范围、交换比例的确定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的相互需求论将需求面的分析纳入进来,对比较优势论的这一不足作了重要的补充和说明,从而回答了上述问题。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用几何方法对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和分析,从而使得比较优势论更加完善。二、绝对优势理论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
12、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贸易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开创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先河,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绝对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相同产品的条件下,两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拿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与对方国家来交换本国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通过专业化生产和国际贸易,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利用,参加贸易的国家都会获利。绝对优势是从劳动生产率角度来衡量的。如果某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更高,成产成本更低,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反之,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劣势。(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斯密在论证
13、绝对优势理论时作了以下假设: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国都能生产两种同样的产品,都使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2.劳动供给是既定的,且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3.两国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4.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不同;5.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6.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7.规模收益不变;8.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分析(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分析 根据前面的假设,我们以葡萄牙和英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的例子来说明一下绝对优势理论。葡萄牙和英国两国都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都使用劳动一种要素,具体情况见下表封闭状态下封闭状态下 英国生产单位葡萄酒需要投入劳动120个单
14、位,劳动生产率为1/120,而葡萄牙生产单位葡萄酒需要投入劳动8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 1/80; 而在毛呢生产上,英国生产单位毛呢需要投入劳动7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70,而葡萄牙生产单位毛呢需要投入劳动11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110。很明显,1/1201/80,1/701/110,所以英国在毛呢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葡萄牙在葡萄酒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这样两国分别在毛呢和葡萄酒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开放后开放后 两国都倾向于专门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英国专门生产毛呢,葡萄牙专门生产葡萄酒。双方在各自劳动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分工和贸易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三、比
15、较优势理论三、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定义 1817年,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42年后,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他出版的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相同产品的条件下,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优势(劳动生产率都高),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劣势(劳动生产率都低)。那么,都占优势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相对优势较大的产品,都占劣势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相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这样经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后,双方仍然可以获利。(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和绝对优势的一样。我们以大卫李嘉图的葡萄
16、牙和英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比较优势理论,具体情况见下表。封闭状态下封闭状态下 英国生产单位葡萄酒需要投入劳动12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120,而葡萄牙生产单位葡萄酒需要投入劳动8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 1/80;而在毛呢生产上,英国生产单位毛呢需要投入劳动10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100,而葡萄牙生产单位毛呢需要投入劳动9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90。很明显,1/1201/80,1/1001/90,所以,英国无论在毛呢生产还是在葡萄酒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低,而葡萄牙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也就是说,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
17、都处于绝对优势。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葡萄牙在两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程度并不相同,其中,在葡萄酒生产上葡萄牙的劳动生产率是英国的3/2倍,而在毛呢生产上是对方的10/9倍,葡萄牙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优势更大一些。反过来,英国虽然都处于劣势,但相对来说在毛呢生产上劣势更小一些。所以可以说葡萄牙在葡萄酒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英国在毛呢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大卫李嘉图指出在优势存在的前提下,双方仍然可以进行贸易,并能从贸易中获利。开放后开放后 两国都倾向于专门生产自己占比较优势的产品,英国专门生产毛呢,葡萄牙专门生产葡萄酒。英国用放弃1单位葡萄酒生产的劳动投入到毛呢生产上,则所有的劳动(120+100=220
18、单位)可生产2.2单位毛呢(220/100=2.2);葡萄牙用放弃1单位毛呢生产的劳动投入到葡萄酒生产上,则所有的劳动(80+90=170单位)可生产2.125单位葡萄酒(170/80=2.125)。可见,专业化生产之后,在两国投入要素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世界生产总量得到了提高(2.125单位葡萄酒和2.2单位毛呢)。由于两国都要消费两种产品,所以开放后假设两国以1 1的比例进行交换,那么英国最终可以获得1.2单位毛呢和1单位葡萄酒,比贸易前多得0.2单位毛呢;葡萄牙最终获得1单位毛呢和1.125单位葡萄酒,比贸易前多得0.125单位葡萄酒,可见,双方在各自劳动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分工和贸易
19、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第二节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从各国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然而在现实中,各国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只能部分地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还反映了各国之间其他要素的差异。所以,贸易理论不能只看到劳动的重要性,也要看到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等)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以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为例,来研究一下要素禀赋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的。 要素禀赋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仅指H-O定理)利用生产要素的丰裕度解释国家贸易的产生,广义的要
20、素禀赋理论包括H-O理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因为要素禀赋理论是用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这两个概念来说明的,所以准确地理解这两个术语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一)要素禀赋(一)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又称作要素丰裕度,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的相对比例,与绝对数量无关。如果一国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丰裕度为(TK/TL)。那么如何衡量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相对要素数量来衡量,如果A国的要素禀赋大于B国的要素禀赋,即(TK/TL)A(TK/TL)B,则称A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裕的国家。另一种是用相对要素价格来衡量,如果A国的劳动与资
21、本价格之比大于B国的劳动与资本价格之比,即(w/r)A(w/r)B,则称A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裕的国家。(二)要素密集度(二)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比例,与绝对数量无关。如何衡量两种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呢?分两种情况。如果采用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即K/L不变,则直接比较两部门的K/L即可。此时,如果生产X的K/L大于生产Y的K/L,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采用非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即K/L可变,则必须在共同的标准下衡量。即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如果X最佳生产点上的K/L均大于Y最佳生产点上的
22、K/L,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二、二、H-O定理定理 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俄林(Ohlin)出版了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在书中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由于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由其老师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cher)在1919年首先提出,并被俄林接受,且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为纪念其贡献,我们把这一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定理。 1. 2*2*2模型,即两个国家A国和B国,都能生产两种同样的产品X和Y,都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 本K和劳动L;2. A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是劳动丰富的国家;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
23、动密集型产品;3. 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4. 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5. 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不因商品或者生产要素的出售情况而发生改变;6. 规模收益不变,生产成本不随产量的改变而改变;7. 两国都不是贸易小国;8. 要素在一国之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9. 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根据前面假设,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具体而言,劳动丰富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H-O定理和古典贸易理论都是从相对价格差异角
24、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即认为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存在价格差异就会产生贸易。但和古典贸易理论不同的是,H-O 定理认为是国家之间的要素丰裕程度不同导致了商品价格上的差异,从而引发贸易。例如,A国资本丰富,资本价格就比较便宜,劳动价格就比较昂贵,导致资本密集型商品X价格比较低,劳动密集型商品Y价格比较高;而B国劳动丰富,劳动价格就比较便宜,资本价格就比较昂贵,导致劳动密集型商品Y价格比较低,资本密集型商品X价格比较高。这样,同一种商品X在A、B两国价格不同,同一种商品Y在两国价格也不同,从而导致贸易在A、B两国发生。贸易发生后,A国专业化生产X并出口X,减少Y的生产并进口Y;B国专业化生产Y并出
25、口Y,减少X的生产并进口X。通过贸易,双方的资源都得到更优化的配置,福利水平均提高。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商品价格出现差异,从而产生贸易,并伴随着贸易的不断开展,最终使得商品价格出现均等。而保罗萨缪尔森(PASamuelson)则进一步论证了自由贸易将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使同种生产要素价格达到均等。这一理论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它实际是从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推出的,与其内涵一样,所以又通常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简称赫俄萨定理(H-O-S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是这样的: 要素禀赋不同,要素的价格也不一样。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资本的价格较低,劳动的价格较高;劳动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电子课件 国际贸易 理论 电子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