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课件.pptx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课件.ppt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献给正在与肿瘤抗争的朋友和亲人。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4骨髓抑制骨髓抑制1235消化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泌尿系统毒性泌尿系统毒性心脏毒性心脏毒性呼吸系统毒性呼吸系统毒性皮肤损害皮肤损害6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10神经毒性神经毒性7891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性腺毒性性腺毒性第二恶性肿瘤第二恶性肿瘤靶向性药物的毒副作用靶向性药物的毒副作用总总 结结12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 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增殖旺盛的细胞具有损害作用。 (一)骨髓抑制(一)骨髓抑制1
2、粒细胞减少 除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外,大多数抗癌药对白细胞影响较大,并且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如氮芥、环磷酰胺等表现为近期毒性作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时停药后3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有些药物如长春花碱、甲氨喋呤、羟基脲等,则多在用药后101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第20天开始回升,表现为中期毒性作用。而丝裂霉素、卡氮芥、环己亚硝脲、甲基苄肼、6-巯基嘌呤及马利兰等在用药后3周才出现白细胞下降,46周后有所回升,表现为延期毒性作用。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严重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对造血系统近期、中期和延期毒性反应的抗癌药物联合应
3、用。每次疗程前及治疗中定期复查血象,并据此调整药量。当粒细胞降低于1.0109/L,并且持续7天以上,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明显,此时病人无论有无发热,均可予预防性抗菌素治疗,新鲜血输注。如病人出现发热,应及时做血培养和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并尽快联合使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一)、骨髓抑制(一)、骨髓抑制 2血小板减少 临床上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当血小板低于2万,内脏出血的危险性加大;当血小板低于1万时,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胃肠道大出血。(一)骨髓抑制(一)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 除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外,大多数抗癌药对白细胞影响较大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
4、当血小板低于2万,内脏出血的危险性加大。大多数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且常为剂量限制性毒性。由于血细胞半衰期不同,化疗后通常粒细胞减少发生较快,血小板减少次之,而贫血发生较晚。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化疗药物直接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化疗药物容易引起粘膜损害抗肿瘤药物在肝内代谢转换,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多数以ALT(SGPT)升高为主, 发生于化疗后714天。(二)消化系统毒性(二)消化系统毒性恶心呕吐粘膜炎、腹泻、便秘肝脏毒性(二)消化系统毒性(二)消化系统毒性 1恶心呕吐 是抗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而常见的并发症,几乎所有的化疗药有致吐潜能。严重的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调、衰
5、弱,甚至使患者拒绝再次治疗,呕吐的机理为:化疗药物直接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化疗药物可引起肠壁嗜铬细胞释放5-HT,后者作用于小肠的5-HT受体,通过迷走神经传至位于第四脑室的化学感受诱发区(CTZ)(5-HT也可直接激活CTZ的5-HT3受体),CTZ再将神经冲动传至呕吐中枢引发呕吐。(二)消化系统毒性(二)消化系统毒性 2粘膜炎、腹泻、便秘 化疗药物容易引起口腔炎、口腔溃疡、唇舌损害、食道炎。最常引起粘膜炎的药物是甲氨喋呤、抗生素类和氟脲嘧啶。 最常引起腹泻的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类(包括优福啶,嘧福啶,氟铁龙和希罗达),氨甲喋呤,阿霉素,阿糖胞苷和顺铂等,尤其是当药物剂量提高时,更容易发生
6、严重腹泻;氟脲嘧啶大剂量或连续用药可导致严重腹泻甚至血性腹泻。 长春碱类可影响肠道运动而产生便秘,症状于用药后3天内发生,不一定伴有周围神经损害。便秘可适当给予轻泻剂。(二)消化系统毒性(二)消化系统毒性 3肝脏毒性 许多抗肿瘤药物在肝内代谢转换,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多数以ALT(SGPT)升高为主, 一般情况下为一过性,发生于化疗后714天。 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中毒性肝炎:由于药物或代谢物直接引起急性肝细胞功能障碍,表现为SGPT升高,可产生胆汁淤积和脂肪浸润,常见的药物有氨甲喋呤、左旋门冬酰胺酶、阿糖胞苷、足叶乙甙等;静脉闭塞性肝病:由于肝静脉内皮细胞受损,血栓形成和
7、肝细胞坏死,造成肝小叶小血管闭塞、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为SGPT升高、腹水、肝肿大和肝性脑病,常见的药物有氮烯咪胺、6-巯基嘌呤、放线菌素等;肝纤维化:甲氨嘌呤如长期应用可导致纤维化,尤其是牛皮癣患者和老年病人多见,这种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长期小剂量给药较大剂量脉冲治疗更易发生。 (三)泌尿系统毒性(三)泌尿系统毒性 1肾毒性 许多抗肿瘤药物及其代谢物以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肾脏容易受到损害,可在用药时即刻发生,也可在长期应用中或停药后延迟发生。容易发生肾毒性的药物有顺铂、大剂量甲氨喋呤和链脲霉素。长期应用容易发生肾毒性的有丝裂霉素、亚硝脲类。 顺铂的肾毒性最为突出,肾脏毒性是此药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8、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间质水肿,临床表现为用药后314天血肌酐升高。(三)泌尿系统毒性(三)泌尿系统毒性2膀胱炎 引起膀胱炎的主要药物是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酸胺,这二种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物丙烯醛是引起膀胱上皮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通常在静脉给药,尤其是大剂量的给药后早期发生。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膀胱炎。(三)泌尿系统毒性(三)泌尿系统毒性肾毒性膀胱炎血性坏死性膀胱炎许多抗肿瘤药物及其代谢物以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肾脏容易受到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间质水肿,临床表现为用药后314天血肌酐升高。顺铂的肾毒性(四)心脏毒性(四)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是引起心脏损害的最主要药物,尤其是阿霉
9、素。引起的心脏毒性有急性、慢性两种。11%的病人接受阿霉素后可出现急性毒性,表现为非特异性心电图变化如T波平坦、ST-T段压低和偶发室早。这种急性毒性与阿霉素的总剂量无关,而且时间短暂,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连续应用阿霉素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出现慢性严重的损害,表现为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心肌病。(五)呼吸系统毒性(五)呼吸系统毒性引起肺损伤的抗癌药物种类繁多,目前已涉及每一类化疗药物,如博莱霉素、丝裂霉素、马利兰、甲氨喋呤等等。抗癌药物引起的肺损害按病变性质主要可分为以下二类:1肺嗜酸细胞浸润综合征(PIE) 属于过敏反应,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末梢血嗜酸细胞增多的急性肺病损害。临床常见于博莱霉素、甲
10、氨喋呤和甲基苄肼。患者在用药数小时至数日内出现急性发作,一般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不明原因的干咳和发热。化验检查可见周围血嗜酸细胞增多,X线表现为两肺间质浸润,大多数表现为双侧弥漫性斑点状病变,呈外向性分布。一般预后尚可,停止化疗和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过敏药后可迅速消退。2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表现为进行性活动后呼吸困难、干咳、疲劳和不适。预后较差,且停药后症状呈进行性不可逆者较多。临床上多见,几乎见于所有导致肺损害的抗癌药物。(六)皮肤损害(六)皮肤损害 其次有顺铂、长春新碱、更生霉素、博来霉素、巯嘌呤等药物,可引起少量或部分头发脱落。化疗药物所致脱发的程度不仅与药物种类有关,还与药物的剂量有关
11、,每次给药剂量越大,脱发越重。 1脱发 最常引起脱发的药物有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氮芥、氨甲喋呤、足叶乙甙、威猛、氟尿嘧啶,长春花碱,长春花碱酰胺、丝裂霉素等,这些药物常可引起部分头发或全部头发脱落。(六)皮肤损害(六)皮肤损害2药物局部反应(1)栓塞性静脉炎 有些药物由表脉给药时,常可引起静脉炎,表现为静脉部位疼痛、发红,沿静脉皮肤色素沉着和静脉栓塞。预防方法最好通过莫菲氏滴管将煞费苦心物冲入,然后滴入大量液体以减少药物对静脉刺激。(2)局部组织坏死 当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渗入皮下,可表现训轻度红斑、局部不适或疼痛、组织坏死和皮肤溃疡等。药物外渗的预防最为重要,注射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肿瘤 药物 副作用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