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程施工监测技术课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程施工监测技术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程施工监测技术课件.ppt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汇报提纲汇报提纲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三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 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五主要监测方法 六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七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八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 2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P178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1监测地质灾害时空域演变信息、诱发因素3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工程效果评估2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信息3
2、 尽管我国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丰尽管我国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提高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但是仍存硕的成果,有效提高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的局限性。 监测技术、仪器设施多种多样,应用重复性高,受使用程度、精 度、设施集成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和造价等因素的制约,常造成设备 资源浪费,效果不明显。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多侧重于某一工程或某一应用角度,基于地质灾 害成灾机理和诱发因素研究方面开展各种监测技术方法优化集成的研 究程度较低。 监测仪器设施的研究开发、数据分析理论同相关地质灾害目标参数 定性、定量关系的研究程度不足
3、,造成监测数据的解释、分析出现较 大的误差。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1234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设备精度、性能水平提高,综合分析力度愈加重要设备精度、性能水平提高,综合分析力度愈加重要监测方法多样化、三维立体化监测方法多样化、三维立体化监测技术的高精度、自动化、实时化发展监测技术的高精度、自动化、实时化发展其他领域先进技术的渗透其他领域先进技术的渗透5汇报提纲汇报提纲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三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 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五主
4、要监测方法 六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七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八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 6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P179 监测地质灾害变形历史,分析变形特征、监测地质灾害变形历史,分析变形特征、影响范围,判断稳定状态影响范围,判断稳定状态 确定地质灾害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和规模确定地质灾害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和规模测定灾害滑动速度、变形规模,预测失稳测定灾害滑动速度、变形规模,预测失稳破坏时间、范围,捕捉变形信息破坏时间、范围,捕捉变形信息研究地质灾害变形破坏的主控影响因素和研究地质灾害变形破坏的主控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作用机制;勘查期间监测目的 7
5、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监测地质灾害体内部的变形差异及其活动特征,为确定相应防治方案提供依据2确定正在滑动的潜在滑面的数据和位置及内部变形特征和其他特征信息3 1有效确定滑坡主滑、抗滑、牵引地段的划分,边坡危岩体的差异变形等3 38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验证勘查结果,反馈设计,必要时补充修改设计,验证勘查结果,反馈设计,必要时补充修改设计,指导采取或调整施工工序与工艺,开展信息化施工指导采取或调整施工工序与工艺,开展信息化施工9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
6、其目的 监测支护结构与灾害体的相互作用; 监测和评价治理的效果,检验施工质量; 监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长期稳定性。 研究地质灾害与防治结构的相互作用机制,有效监测防 治结构的工作状态,为防治新技术的应用、治理设计概 念的更新等提供研究依据; 检验防治工程设计理论模型及岩土体性质指标值的准确性,验证改进监测预报理论及模型,改善、提高监测预测预报技术方法。10汇报提纲汇报提纲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三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 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五主要监测方法 六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七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八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 11三、地质灾
7、害防治工程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 P180 序号序号资料名称资料名称资料分析关注要点资料分析关注要点前期前期施工期施工期运行期运行期1地质勘探钻孔资料软弱层位、潜在失稳破坏面2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环境地质条件、主控地质因素、变形活动机制和类型、可能边界范围3地质灾害主控因素分析4工程地质平、剖面图地形地貌、地质灾害体岩性平纵组合分布、变形活动的分区5工程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地下、地表水文条件和年度变化、与地质灾害活动的相关性6稳定性计算分析报告变形活动的主控因素、稳定状态、薄弱部位等7防治工程设计报告防治工程类型、布置以及控制变形的机制、防治工程的主控因素
8、8防治工程布置平剖面图9防治工程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程序、工艺及其对地质灾害体可能影响、引发次生灾害的风险和关键因素、空间位置等10工程开挖施工地质检验记录开挖揭露的关键地质工程问题、揭露地质条件与勘查、设计的差异11防治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防治工程的问题、薄弱环节12组织验收报告对防治工程运营期关注的关键部位、防治工程受力机制等12汇报提纲汇报提纲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三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 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五主要监测方法 六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七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八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 13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9、 P181P181人工巡视监测人工巡视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监测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监测方法 地质灾害监测项目根据灾害类型、灾害安全等级、地质环境条件、防治措施以及变形控制要求等综合确定,针对其主要变形破坏特征开展监测。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监测项目具有较明显的差异。14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地表变形监测、裂缝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滑动面位移监测; 地下水位和水量监测、降雨量、地表水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 应力监测; 布置平硐和竖井进行勘查的,宜进行硐(井)口位移、硐(井)内滑带位移、裂缝收敛变化、位移错动等15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岩体绝对位移与沉降、裂缝(
10、张开、闭合、位错)变化;地下水位变化及泉水流量监测、裂缝充水情况等监测;布置平硐勘查的,还应进行硐口位移、硐内软层、裂缝收敛变化、位移错动等内容的监测。16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降雨是触发泥石流的重要因子,其监测重点应是降雨情况,监测内容为泥石流的频率、流速、流量以及泥石流流量的变化与河水流量、降雨量的关系。 塌岸宽度、高度及长度,塌岸岩土体位移变化、地表裂缝(张开、闭合、位错)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流量、流速、水位等变化、泉水流量监测及塌岸前缘坍塌情况监测等。17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变形位移和应力监测,如监测预应力锚索应力值的变化、
11、抗滑桩的变形和土压力、排水系统的过流能力等。 目的目的: 了解地质灾害体变形破坏特征 针对实施的防治工程进行监测18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u地质灾害人工巡视监测,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现场对地质灾害的各种变形迹象和要素的出现及发展趋势巡视和记录,如地表裂缝、塌陷、泉水露头等进行巡视检查、拍照和记录;u密切关注地质灾害体上已有变形迹象的发展变化程度以及新生变形的存在及其发展和空间分布,并根据巡视发现的变形迹象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及时与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定地质灾害的变形活动情况。u搜集当地降雨量资料,对地质灾害体周边河流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其对地质灾害活动的影响。 1
12、9序序号号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整治前整治前施工期施工期运行期运行期滑滑坡坡崩塌崩塌危岩危岩塌岸塌岸1位移位移变形变形监测监测地表变形地面水平变形2地面垂向变形3坡面倾斜4地面裂缝相对位移 5建(构)筑物裂缝 6正垂倒垂线7地下变形深部滑移变形8内部相对位移9锚索/锚杆锚固力支护结构水平位移10支护结构垂向位移11应力应力监测监测支护结构应力12钢筋应力、应变13锚索杆锚固力14防治工程排水系统过流能力地质灾害主要监测项目一览表地质灾害主要监测项目一览表 20地质灾害主要监测项目一览表地质灾害主要监测项目一览表 序序号号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整治前整治前施工期施工期运行期运行期滑滑坡坡崩塌崩塌危岩危岩塌塌
13、岸岸1515环境环境监测监测地表水地表水相关的河、库、湖相关的河、库、湖等地表水等地表水1616泉点泉点泉水流量泉水流量 1717气象气象降雨量降雨量1818地下水地下水水位、流向、流量水位、流向、流量1919渗流渗压监测渗流渗压监测2020爆破影响监测爆破影响监测2121加固效果监测加固效果监测2222塌岸滑落情况塌岸滑落情况 2323人工地质巡视监测人工地质巡视监测21汇报提纲汇报提纲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三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 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五主要监测方法 六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七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八监测周期及监测精
14、度 22地质灾害监测简易监测专业监测五、主要监测方法五、主要监测方法 P183P194 235.1 5.1 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裂缝简易监测方法裂缝简易监测方法24裂缝简易监测的基本步骤:裂缝简易监测的基本步骤: 5.1 5.1 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25埋桩法测量滑坡体后缘位移量埋桩法测量滑坡体后缘位移量 5.1 5.1 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26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断滑坡的变形滑动) 5
15、.1 5.1 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27上漆法上漆法 5.1 5.1 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28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纸片监测裂缝拉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纸片监测裂缝拉裂裂 纸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纸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须严加防范 5.1 5.1 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地质灾害裂缝简易监测29五、主要监测方法五、主要监测方法 地表位地表位移变形移变形裂缝位裂缝位错变形错变形深部位深部位移变形移变形应力、防治应力、防治工程变形工程变形应力监测应力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监测5.2 5.2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30序号监测项目观测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防治 治理 工程施工 监测 技术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