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部编版.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部编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7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教学方法诵读学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师:同学们,黄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借黄河之美抒发自己感情的
2、诗歌浪淘沙。(板书课题)二、解释诗题,了解作者1“浪淘沙”是什么意思?明确:浪淘沙,唐代的一种曲子名。2简介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三、感情诵读,理解诗意1.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本诗的停顿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 古诗三首浪淘沙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浪淘沙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第六 单元 17 古诗 浪淘沙 教案 部编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