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11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doc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11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11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单元 比例第 11课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和第60页例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的相似。2. 掌握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探究精神。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突破方法 (A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根据生活经验推理认识。(B案)通过自学探究、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来突破。难点 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突
2、破方法 (A案)通过教师引导和动手操作的方法突破。(B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方法来体会其中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 自主探究,操作体验。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B案)多媒体课件。A 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谈话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小狗照片,想看看吗?(课件出示照片)太小了?怎么办?平移?放大或缩小?2. 生活中你见过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的4幅图,使学生借助图片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揭题: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3、1. 操作探究,理解放大的意义。出示问题情境课件。(1)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内容相同的灰太狼的图片,你认为哪张是图片(原图)放大后的图形?说说你的理由。(2)提供数据继续研究,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2. 学生尝试探究。(1)出示要求:请把教材第60页例4的正方形按21的比放大,把放大后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2)学生试着画一画。(3)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在画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4)规范思路:先根据原来图形的边长,确定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的边长,画出各边。(5)21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想法。(6)练一练:将另外两个图形按21放大,把放大后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7)汇报:展示学生的练习,让学生说说想法。(
4、8)深化小结: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能发现什么?3. 操作探究,理解缩小的意义。(1)提问:如果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的比缩小,各个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2)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3)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说说想法。(4)提问:13是什么意思?(5)你又发现了什么?巩固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一个正方形按31的比放大后,周长和面积都扩大到了原来的倍。 ()(2)把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倍后,第三条边长度不变。 ()(3)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由于各边都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也一
5、定发生了变化。 ()2. 教材第6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展示练习结果,全班评价。课后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板书设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一个图形按13的比缩小后,图形各边的长度缩小到原来的,但图形的形状没变。结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B案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一、复习旧知1. 选择。(1)体育馆长方形的游泳池长120 m,宽80 m,画在练习本上,选择比例尺( )比较合适。A. B. C. D. (2)在一幅地图上,用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11课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 六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第四 单元 11 课时 图形 放大 缩小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