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北京的春节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将老北京一系列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细致描写。在详写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如写“腊八”,就选择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个传统的节日饮食习惯,从制作过程、颜色、味道
2、等方面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腊八蒜的特点。“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则重点写“祭灶王”的习俗,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至于春节期间的其他日子,人们的活动没有特殊之处,因此作者仅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并把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在文章的各部分,使整篇文章完整流畅。本文结构安排既紧凑又顺畅,前后衔接自然,首尾呼应。 如,由“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过渡到“元宵节”这一内容时,作者写“元宵(汤圆)上市,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再如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一句承上启下,还与
3、课文的首句“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文章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添了一份情趣。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老北京俗语,富有民俗色彩,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春节的序幕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拉开的。又如,“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句中“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闲在”这些词语,带有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质朴而真实,令人倍感亲切。文中还有很多老北京人熟悉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浓郁的“京味儿”。
4、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写出老北京人过年吃饺子要就着腊八蒜的习俗,极富生活气息。教材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描绘了年货齐备的街头男女老少进行采买的热闹场面,再现了往昔北京街头的情景,透露出浓浓的年味儿。第二幅图描绘了儿童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过元宵节的情景,体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课后的“阅读链接”编排了斯妤的除夕的节选片段,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的春节风俗。该片段描写了腊月二十九“围炉”之日,闽南老家“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蒸年糕、做“炸枣”和五香肠等一系列习俗,展现了南方地区人们过年的情景。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
5、较、分类识记等方式,会写“蒜、醋”等15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1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15个生字,在教学的过程
6、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把本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是动词,“蒜、醋、饺、轿”是名词。“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写字时,可以重点指导“醋、摊、燃”等容易写错的字。“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摊、燃”的部件较多,结构容易写错。“摊”要注意中间的“又”写得窄而短,左右疏密均匀;“燃”要注意不要把左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左边的“火”比右边的“然”略短,但不能写到“灬”的上方。“饺、拌、眨、燃、贩、彼、轿、骆、驼、恰”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右边的部分要舒展,左边的偏旁要与右边的部分安排得紧凑一些。2阅读
7、理解教学本课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按顺序理清文中不同时间段所对应的民俗活动。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段,分清“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揣摩作者详写了哪些部分,重点突出了哪些民俗活动的特点,并体会作者“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最后回顾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进一步体会课文主次分明的好处。(1)整体把握,分清主次。在初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在此基础上,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张按照课文写作顺序列出的时间表,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对照表中日期,在对应的空白处填写课文描写的民俗活动。再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几天写得详细,哪
8、几天写得简略,详写的几天里具体写了哪些民俗活动,从而初步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本课多音字较多,如“万象更新”“间断”“正月”“分外”,在初读环节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2)阅读重点语段,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民俗特点进行详写的。课文详细描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中人们的民俗活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各个重要日子的不同特点,突出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情的。“腊八”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重点写了这一天的哪些民俗活动,分别读一读描写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的相关语句。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分别突出了腊八节的特色食物怎样的特点,是怎样
9、表现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圈画出句中“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等短语,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让学生结合自己喝腊八粥、吃腊八蒜的经验,深入体会人们在这一习俗中所获得的满足和幸福感。“腊月二十三”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勾画出该段的总起句, 结合“彩排”一词体会小年在春节里的重要地位。然后引导学生读一读描写“祭灶王”习俗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北京人过小年祭灶王习俗的由来,感受小年这一天独特的风俗特色,体会人们追求吉祥、幸福生活的朴素美好的愿望。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文中对于除夕这一日的全景描写较多,教学过程中可
10、以引导学生先找出该段的关键句,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用平实的语言,写出除夕的热闹场景的。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勾画出关键词语,体会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祭祖”“守岁”风俗的重视,感受除夕热闹画面中饱含的浓浓亲情和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期盼,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初一”部分,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总起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分类写不同人群的活动,又重点描写了小孩子逛庙会的场景。“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抓住总起句中的“又”字,体会课文自然衔接的特点,并请学生结合文字说一说“除夕”与“元宵节”这两天,在“月色”和“悬灯结彩”这两方面的
11、不同之处。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街上灯、家中灯的语句,勾画出突出这一日热闹的关键词句,谈一谈感受。教学“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一句时,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部分的练习,用“都”替换“一律”“清一色”这两个词语,与原文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性。(3)把握文章的详略安排,体会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比较文中腊八之后至腊月二十三之前、腊月二十三至除夕前、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和详写的五天有何区别。然后让学生默读全文,回顾内容,思考为什么这些内容一带而过。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课文是如何根据不同日子在春节中
12、的重要程度的差别,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来安排内容主次的,从而领悟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4)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作者带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语句,仔细品味,体会作者是如何借助俗语、生动的修辞手法、充满地域特色的词语等突显风俗特色的。针对“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这些带儿化音的词,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北京话的特点,或将这些词语换为普通话中的词语,在对比中感悟作者语言的“京味儿”特点。(5)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
1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过春节时做了哪些事,和文中老北京的孩子们过春节的活动有何异同。之后,结合“阅读链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不同地域人们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现在过春节的习俗和过去相比有没有变化?有哪些变化?“阅读链接”中的文章以学生自读为主,可以引导学生先默读,了解该选段介绍的是哪个地区的春节风俗,接着说一说重点介绍了哪些春节习俗,再与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习俗进行比较,最后和同学交流感受。3表达运用先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让学生在这种对话中
14、不断感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培养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课文和课后的“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课前准备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2教师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和描写春节的文章,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蒜、醋”等15个字,理解“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
15、新课1播放音乐新年好。2过渡:同学们,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年时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一说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习俗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发言)3导入:春节是我国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是人们阖家团圆的节日。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传递着吉祥和幸福,充满着对来年的美好祝愿。每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过北京的春节,一起去体验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课件出示课题、作者)4介绍老舍,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一生创作文学作品多达
16、九百万字。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提示学生注意“初旬、翡翠、榛子、蜜饯、掺和、正月、骡马、娴熟”等词语的读音。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易错字的书写。“醋”左边是个“酉”,里面一横不能丢。“摊”中间的“又”写得窄而短;左右疏密均匀;右部是四横,不要写漏或者多写。“拌”左窄右宽;右边只有两横
17、,不要写成三横。“燃”四点底不要写到火字旁的下方。“贩”右边是“反”,不要写成“攵”。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热情自傲饺子万象更新鞭炮眨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彼此贺年骆驼恰好一律彩绘分外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6默读,要求边读边思考: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提示:时间跨度大、热闹、忙碌、喜庆、团圆)板块三概括训练,梳理顺序1小组合作,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及该时间段人们的活动,完成下面的表格。(引导学生发现文中隐含的时间,如,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时间人们的活动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 六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北京 春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