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线段、射线和直线 北京版.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线段、射线和直线 北京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线段、射线和直线 北京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线段、射线和直线【背景分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教学,简称“三线”教学,是京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学习角的度量、研究两线关系的基础,更是学生将来深入研究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基础。“三线”是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是构成平面多边形的主要元素,应该让学生获得对“三线”明确清晰的认识,充分的感知体验,发现它们的特征,认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在空间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三线”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感知其空间形态、发现其属性、认识其联系。数学中的“三线”是很抽象
2、的,尤其是射线和直线,难以单纯借助现实生活感知认识,需要借助学生的想象。三线”教学中涉及到的“隐性知识”比较多,如:线、端点、有限、无限,在教学中进行恰当地处理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情境,观察、想象、比较、交流,感知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形态,理解“端点”“无限”,发现它们的特征,认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借助动画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道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3.借助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想象,在认识三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在认识三线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思考,提高学生归纳、比较和推理能力,并感受数学与生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教学重点】充分感知、想象三线形态,发现三线特征,认识三线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1.建构“三线”几何模型,认识三线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理解“无限”。【教学准备】1.演示文稿、长方体教学模型2.学习单、直尺、铅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再识线段,“延伸”建构射线和直线的几何模型,认识射线和直线。(一)再识线段1.认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屏显动画:小点子移动了三次,留下三条运动轨迹,形成了三条线。学生观察这三条线有什么不同并交流,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道“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2.进一步感知线段形态,丰富表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线段、射线和直线 北京版 四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4.1 线段 射线 直线 北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