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平均数14-人教版.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平均数14-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平均数14-人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0页例1,第92页“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二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和再除”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2、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场夹球比赛(课件出示夹球比赛的规则)。男女两队各挑选3名队员,30秒钟的时间内用筷子将球夹进盘里,夹球总数多的队获胜。 准备表格,将每位队员的夹球数填在表格中,共同计算出总数,老师宣布获胜球队。师:你们比赛这么激烈,老师也想参加比赛,我加入女生队(输的队伍)。 随着老师的加入,比赛格局发生变化,这时女生队的夹球总数超过男生队。师:女生队获胜,比赛到此结束。学生这时可能会议论纷纷,提出不同的意见。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学生质疑,提出男女两队人数不同,求总数比赛不公平。师:怎样计算比赛结果才是公平呢?生:求平均数。 在学生
3、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学生说出“平均数”。学生们感受着“平均数”此时出现的价值,产生了学习的迫切需求。板书课题:平均数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再来解决这场比赛的输赢问题。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课件出示第90页例1情景图师:这是环保小组的同学们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统计情况,借助刚才的视频和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与这节课相关的数学问题吗?(指名说信息和问题)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预设:两种方法。)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13个)师:大
4、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13是怎么来的?(1)“移多补少”的方法。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师: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水瓶,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矿泉水瓶吗?(不是)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学生口述算理并说算式,老师板书:(14+12+11+15)4=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8.1 平均数 14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