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演化视角的项目团队内知识转移仿真研究-居佳.pdf
《基于文化演化视角的项目团队内知识转移仿真研究-居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文化演化视角的项目团队内知识转移仿真研究-居佳.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17-07-05 修回日期:2017-08-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工程项目合作网络演化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机理研究”(编号:71302025)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居 佳(ORCID:0000-0002-9697-1631),女,1991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任 旭(ORCID:0000-0002-1567-5698),男,1979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识管理、项目管理;郝生跃(ORCID:0000-0003-3185-3551),男,1967年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基于文化演化视角的项目团队内知识转移仿真研究*居 佳 任
2、 旭 郝生跃(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4)摘 要 目的/意义目前,项目团队知识转移已成为众多学者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关注重点,然而文化作为团队的系统特征,从项目生命周期内团队文化演化视角展开的研究尚存不足;方法/过程在修订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将文化情境、转移双方的知识特征及个体意向纳入知识转移的综合分析框架中,构建项目团队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仿真结果显示,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项目团队知识转移的实际情况,揭示了团队文化 项目成员 知识转移 团队文化的循环作用机理,为项目团队知识创新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建议。关键词 知识转移 项目团队 文化演化中图分类
3、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8)01-0169-10引用格式 居 佳,任 旭,郝生跃.基于文化演化视角的项目团队内知识转移仿真研究J.情报杂志,2018,37(1):169-178.DOI 10.3969/ j. issn.1002-1965.201707049Simulation Research on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Project TeamBased on Cultural EvolutionJu Jia Ren Xu Hao Shengyue(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4、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At present,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project team has become a hot issue among scholars and projectmanagers. Culture is a systematic feature of a team. However, th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volution in the p
5、roject life cy-cle is still insufficient. Method/ProcessOn the basis of the revised theory of rational behavior, the cultural situation, the knowledgecharacteristics and individual intention of the transferring parties are integrated into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amework, and the systemdynamics mo
6、del of the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project team is established. Result/Conclus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model can fi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project team, revealing the cycle mechanism of team culture - project mem-bers - knowledge transfer - team culture. T
7、he research provides effective guidance and advice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project team.Key words knowledge transfer project team cultural evolution0 引 言在对知识管理的讨论中,作为处理复杂、非常规任务的主要组织形式,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步将研究重点集中于项目团队。在高效的项目团队中,各领域专家聚集在一起,其不同文化背景、知识范围将成为组织灵活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来源,对于项目
8、团队而言,实施知识转移是以提高项目绩效为目的,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第37卷 第1期2018年1月 情 报 杂 志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37 No.1Jan. 2018万方数据环境中谋求竞争力。但项目团队是一个临时性系统,其建立的宗旨在于强调解决问题,一旦完成特定的任务,项目团队随之解散,项目成员将回归至自己原属的部门中去,在下一个新的项目开始时将进行新一轮的人员选拔,组成新的项目团队,这样上一个项目积累的知识也随着团队的解散而分散四处1。因此项目的临时性阻碍了组织管理和组织记忆的产生与发展,项目团队中的知识管理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中,鉴于项目
9、团队的特殊性,刘常乐等2总结出项目环境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有知识转移主体(发送者动机或意愿以及接收者吸收能力)、知识转移内容(知识特性)、知识转移媒介(ICT)和知识转移情境(项目文化、任务特点、社会资本等)。在此基础上,Zhang &He3将知识转移置于更为具体的集成项目情境下,划分出以下四层因素:项目团队因素(共同目标、文化和期望的一致性、权力和责任、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素(合作和无猜疑的工作关系、积极的社交、信任、任务相互依赖等)、项目成员因素(互惠、合作、一致、对相关利益的理解、基于组织的自尊等)和项目管理因素(团队文化、领导、信息技术系统和奖励系统等),两者均强调了转移过程中知
10、识、个体及项目情境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转移双方知识结构的影响作用。然而,对知识结构的探索更多的出现在实证研究的文献中,陈涛等人4的研究表明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下,知识距离对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晏自翔和卞艺杰5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知识匹配通过影响知识接收者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提升沟通学习意愿,进而提高知识转移绩效。这表明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但实证研究方法限制了其将知识个体和情境纳入综合分析框架中,很难描绘出知识转移的过程全貌。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进行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将知识转移视作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如李志宏等人6证实了知识转移双方的转移意愿对团队知识转移量呈正向
11、影响关系,强调了个体意愿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却未考虑转移双方对外部规范的感知所造成的影响;而叶娇等人7则从情境视角切入,拟合了文化差异在知识转移中发挥的倒“U”型作用,该研究忽略了转移主体心理对知识转移行为的重要影响。综上所述,目前的研究大多只反映了团队知识转移过程中某一方面影响因素的单一作用,大部分研究未将组织情境、个人特征和知识特性综合考虑纳入一个研究框架中,同时,将知识转移置于项目生命周期或项目团队发展各阶段中进行研究的也较少。本文将结合项目团队发展的规律,以团队文化为切入点,充分考虑知识转移主体心理特征及主体间知识的特征,运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全面展示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团队知识转移
12、的过程。1 项目团队知识转移理论综合框架1.1 项目团队文化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PMBOK指出项目是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8。项目团队的知识转移发生在组织情境之中,组织作为社会关系和技术需求的整合系统,其系统边界和系统特征将通过个体的意向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而项目团队文化则是项目团队较为明显的系统特征。项目团队文化指项目成员共同持有的,影响项目进程和项目团队关系的价值观、基本假设和信仰。根据相关定义,项目团队文化更接近于一种合作文化,在Goffee &Jones构建的双S立方体模型中将其分为以下两
13、种:社交性文化和团结性文化。在项目情境下,社交性文化用以测定项目成员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在社交性文化中的项目成员相互认同,通过促进团队合作、信息分享和开放的视野为团队带来创造力。而团结性文化的根本在于理性的认知,通过明晰共同的目标以求让利益相关者都能有所收益。当项目团队文化中的社交性和团结性都较强时,知识转移活动的开展效果将更佳9。因此,本文将从关系和绩效两方面来探索项目团队文化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下的特征,以进一步揭示项目生命周期内文化演化的整个过程,如表1。表1 项目团队不同发展阶段下的文化特征组建期动荡期规范期成熟期衰落期关系视角呈现参与和协商、和谐与个性自由的特征关系冲突,团队成员融入的
14、过程中存在抵制和争执亲密关系形成,具备一定的凝聚力,团队成员逐渐信任彼此,产生归属感团队成员相互依存,关系稳定团队面临解散,但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仍有保留绩效视角无共同目标,工作效率低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不寻求集体绩效的最优化努力提升绩效,不断强调绩效拥有共同目标,对绩效的提升责任到人工作效率降低或无效率项目团队文化具有能帮助个体理解项目团队的整体功能,并为个体提供其在项目中的行为规范,因此,团队文化会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 Liebowitz & Wright10明确了80%的知识管理绩071 情 报 杂 志 第37卷万方数据效与人和流程/文化相关。项目团队文化弥补了项目团队组
15、织管理和组织记忆的缺失,所以组织在实施知识转移策略时应充分考虑项目团队现有的文化状态,通过预测与团队文化相关的行为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进而采取恰当的知识管理措施以提升项目的整体绩效11。1.2 个体转移意向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从个体层面来看,项目团队内的知识转移是一种属于项目成员个体的行为,特别是隐性知识很难独立于拥有知识的个体单独存活。理性行为理论(TRA)指出,个体的行为受其意志控制,以确保其行为的合理性,人们对待该行为的意向(Intention)是决定该行为是否能够发生的即刻致因(Immediate determinant)。基于前期的相关实证研究发现,项目内成员通过个体的动机序列和主观机制
16、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12。在项目团队知识转移情境中,转移主体的主观规范指其对于是否进行知识转移所感受到的外部压力,即在预测他人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在最终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的大小。原始的TRA理论表明,态度与主观规范对知识转移意向分别产生直接作用,进而影响知识转移行为(见图1中实线部分),在此基础上,大量学者通过案例、实证研究等方法证实了主观规范不仅直接作用于知识转移意向,还将通过态度的中介作用产生影响13, 14(增加图1中虚线部分),因此形成了修订TRA理论。这种部分中介效应强调了知识转移态度是预测知识转移行为更强有力的指标,这也从侧面验证了现实中
17、消极态度比主观规范的缺失更易阻碍个体知识转移行为的发生,修订TRA理论在强调知识转移行为的情境内嵌性和社会化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个体意向产生的复杂机理15。本文将基于修订后的TRA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项目团队中个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知识转移行为的作用效果。图1 基于修订TRA的项目团队成员知识转移行为模型1.3 知识距离及知识匹配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从转移主体间知识结构的视角分析,被转移的主体 知识在项目团队流动过程中不再仅呈现出目前研究中最常提及的显性和隐性特征,转移主体之间知识的距离和匹配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知识转移是否能够进行。项目团队内的知识距离表示知识转移双方之间拥有的知识的差异性4。该
18、情境下的知识距离主要表现为职业距离,其产生于知识结构、岗位信息、教育背景及工作经验的不同。当知识转移双方没有足够用以交流的知识时学习历程将更长,知识距离相应变大,此时团队成员间的知识转移难度将随之增大。同时,项目团队成员正是由于职业和岗位的差异,对于工作任务的知识获取、内化和应用更加急迫,特别是动态环境下,项目成员亟需将获取的知识为已所用。同时,知识只有匹配接收方的个体特征和需求目标才有可能成为为其所用的资源。知识的匹配主要通过知识的体系、载体和运用情境等方面表现出来16,它是一个效用性因素,特指被转移的知识能够满足知识接收方的初始需求。鉴于知识转移双方作为两个具有知识异质性的个体,必然存在多
19、方面和多层次知识维度的异质,在实际操作时,转出的知识通常会和接收方的初始期望有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性,当知识匹配度较低时,接收方最终能够消化的知识也随之减少。1.4 知识转移活动对项目团队文化的反作用 不容忽视的是,当知识转移成功实施时,组织成员将感受到其带来的积极效果,进而反作用于现有的团队文化,特别是文化中的价值观部分,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知识转移活动对项目团队文化的作用研究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在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中,隐喻观和动态视角是对功能主义范式的批判,两者均认可了文化的动态可塑性,但改变文化的难度不言而喻。正如Gagliar-di17在其有关文化变革的研究中提到,如果新实践被纳入企业的惯
20、例并传递给组织中的新入员工,文化价值观将随之重新构建。 Gilson & Shalley18发现,最有创新和效率的团队是由那些清晰地意识到自身正在从事需要创造力的任务的个体组成,作为一个团队整体,团队目标必须通过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而这种意识的集合便是团队文化的雏形。因此可以判断出知识密集型项目团队在成功实施知识转移后更易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团队文化19。c128c128 c128c128图2 项目团队知识转移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在继承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以修订后171 第1期 居 佳,等:基于文化演化视角的项目团队内知识转移仿真研究万方数据的TRA理论为基础,将项目情境下个人特征、
21、知识特征及团队特征三个层面有机融合,结合前期课题组对项目团队成员现场访谈的内容,进一步明确项目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提出如图2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2 项目团队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项目团队的知识转移活动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非线性及动态性,系统构成的要素复杂,很难用量化的形式表示其关系,同时知识转移活动具有较明确的边界,且转移过程遵循特定的行为规则。在这样复杂情形下,系统动力学能够用以分析复杂信息反馈系统,它强调系统行为主要是由系统内部的机制决定的,很好地兼顾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利与弊,既能解决复杂系统的建模问题,又可以在整体框架下对系统要素间的联系等进行定量的协调和优化,这些是实证研究等其他方
22、法很难实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由多个反馈环组成,这种行为模式对大多参数是不敏感的6。综上所述,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项目团队知识转移建模具有一定的优势。2.1 系统边界界定及基本假设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项目团队知识转移系统,从系统人员来看,主要包括两个个体:知识转出方和知识接收方;从系统内的行为来看,主要涉及转出方的自主学习、接收方的自主学习以及双方的知识转移,其中,知识转移为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从系统组成因素来看,在前文提出的综合理论框架下应包含知识距离、知识匹配、双方的转移意向和团队文化。模型基本假设如下:本研究中的项目团队知识转移活动只发生于项目团队内,不涉及团队以外的其他形式的知识交流行
23、为。在项目团队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转出方的知识存量高于知识接收方;转出方出于合作奖励、项目绩效提升、自身主观规范等原因存在转移知识的意向,同理,知识接收方也存在积极吸收知识的意向。在整个仿真过程中,双方的理性程度保持不变。考虑到知识转出方一般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相对强于接收方,同时具有更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接收方对进行知识交流的必要性认知比转出方更强烈;同时,知识转出方和接收方在知识巩固以防遗忘方面所做的努力近似,默认两者的遗忘率一致。由团队文化的演化表示项目团队的发展即项目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并通过团队内关系和绩效两个变量展示社交性文化和团结性文化的变化历程。当接
24、收方知识存量超过其初始知识存量的10倍时,知识接收方将因感受到知识转移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反作用于团队文化,知识转移可能被组织纳入惯例中(因项目团队的临时性,这种反作用通常由项目所属的组织推行实施)。2.2 因果关系和速率流图 项目成员之间知识距离的存在是知识转移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随着双方知识距离的变小,转移发生的几率将逐渐降低,而转移阈值的大小意味着知识转出方坚守核心知识 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决心高低。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转移双方的自主学习活动并未停止,受各自自主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的影响,同时,知识遗忘现象也在不断发生。项目团队文化将对转移双方的主观规范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转移双方的转移意向14。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文化 演化 视角 项目 团队 知识 转移 仿真 研究 居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