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2圆的周长20-人教版.docx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2圆的周长20-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2圆的周长20-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执教:单位: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成像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周长的意义及圆的特征。课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是能正确理解圆周率意义的却只是少数,即使在某些老师上完此课,学生能准确说出圆周率意义和特征的学生只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学生对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过程
2、,渗透极限的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揭示圆周率的意义及介绍古人对圆周率的研究史料,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教学难点:验证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本课的关键就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1.交流发现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大家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都有所认识,请大家先拿出课前小研究先看一看,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请看活动要求。(出示)活动要求:(1)在组内先核对一下课前小研究第1、2题的答案(2)在
3、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在组内挑选一张最好的作品进行小组汇报。(学生组内交流)2.小组汇报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汇报,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预习圆的周长这一课的学习收获。(思维导图板书:圆的周长)(小组汇报,教师随机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板书)问:还有其他收获吗?师小结:你们小组的收获真不少,知道了圆的周长的定义(板书:定义)还知道了算圆的周长的方法。(板书:方法)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d或c=2r。(板书:c=d)3.适时点拔教师结合思维导图进行追问:(1)出示圆和长方形的图形,问:圆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曲线)(2)学生演示绕绳法师: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叫绕绳法
4、(板书:绕绳法)问:用绕绳法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什么?(3)课件演示滚动法师:这种方法叫滚动法。(板书:滚动法)在测量时要注意标出起点。问:这两种方法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教师小结:无论是绕绳还是滚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把圆的周长这条曲线变成了直线段,我们都把它概括为“化曲为直”。4.聚焦问题师:在预习中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预设问题:问题1: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几倍?问题2:圆周率是怎么来的?问题3:为什么圆的周长c=d?(设计意图:复习课中,我们不仅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进行整理和复习,更要这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自
5、学的效率,课前向学生提供了一份课前小研究作为预习导航,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小结课前收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打破以往线性教学中一问一答的局面,让学生清晰、高效地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通过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通过问题的聚焦,为下面的导学反馈指明了方向。)二、导学反馈(一)问题1: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几倍?1.测量圆的周长师:圆的周长到底是它的直径的几倍?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动手量一量圆的直径和周长的长度,再算一算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大约等于几倍,并观察所得数所,看看有什么发现?请看活动要求:
6、(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要求:(1)利用工具测量手中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长度,并算出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完成任务的小组把结果填入学习记录单中。(3)观察表中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组别测量对象硬币小齿轮1号圆片2号圆片瓶盖光盘第( )小组周长C(cm)直径d(cm)Cd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我们的发现: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大约是( )倍2.小组汇报(1)小组汇报测量结果。(2)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师:刚才汇报的两个小组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都是3倍多一些。从左往右观察圆的周长、直径这两组数据是怎样变化的?它们的商都是多少?组内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7、结论1: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并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但有一个数是固定不变的。结论2: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出示板书,齐读)师小结:圆的周长会随着圆的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但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学生提供已标有直径的一元硬币、小齿轮、1号、2号圆片、瓶盖和光盘等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物品,不仅能提高实验的速度,而且也能减少实验误差。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求出比值,并对学生实验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处理,最后组
8、织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结论,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了教学难点。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不仅理解掌握了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养成,还学会了与人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并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二)问题2:圆周率到底等于几?1.介绍圆周率师:历史上,有不少的数学家都对圆周率作出过研究,想不想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来了解数学家们研究圆周率的历程。(课件演示)教师:看完了介绍,现在你们对圆周率有什么想法?预设:学生1:我认为圆周率太神奇了,竟然能算到12411亿位还没有算
9、完!学生2:我认为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圆周率算到第12411亿位,竟然没有一个循环节!师: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字母表示,(板书:)认识了圆周率,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刚才实验得出的结论(课件出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3倍多一些指的就是,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说成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倍。(课件替换)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么c/d=(板书:c/d=)为了计算方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3.14。(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了人类探索圆周率的历程,拓宽了他们的数学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明的发展,体验到人类不断探索的脚步。而对祖冲之详细的介绍,使学生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教案 5.2 周长 20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