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doc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材分析】: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本单元的设计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价值。2、突出了运算法则形式的层次性。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材在设计内容时采取了“减缓坡度、留有空间”的策略。一方面,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概括和提炼;同时,还注重将一部分空间留给学生,在他们获得了“先乘后加减”的经验后,主动推广,概括出“
2、先除后加减”的结论,最后形成完整地认识。这样一安排,有利于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3、正确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4、感受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体会算理,提出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运算顺序和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先来考考大家,看谁反应快!这
3、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信息(课件出示图片),女生有30人,男生20人,问题是一共多少人?边说边贴板书:第一个条件合唱队女生30人,第二个条件男生20人。,问题是一共多少人?生列式,师板书。师:为什么用加法?这里是将谁和谁合起来了?板书:女生+男生=总人数师:像这样含有文字的式子就是数量关系式。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不错,而且还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我把这道题改编一下,你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战吗?二、初步感知1、师: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下:(纸条贴)呈现:合唱队女生站5行,每行6人;男生有20人。合唱队共有多少人?师:会吗?自己试着在本子上列式计算。生独立解答。师巡视,并在黑板
4、纸上记录下学生的方法。生交流:a、56=30(人)30+20=50(人)(板帖学生方法)师:你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生:先求女生有多少人,再求女生和男生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人。师:谁听明白了?谁还想再来说说?交流:b、56+20=50(人)(板帖学生方法)师:你是怎么想的?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完整地说出来吗?师:非常好!这两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一位是分步计算的,一位同学是列的综合算式,虽然算式不同,但想法都一样,都是先求女生有多少人,再求一共多少人。以后大家可以试着用综合算式来计算。2、师: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不同呢?生交流:a、刚才做的是两步计算的。(从解题方法观察)b、女生的
5、信息变了。(从题目本身观察)师:这位同学观察到上面女生信息是直接告诉我们的,而这道题是依据“女生30人” 这一信息变化了一下,把女生分行来排,拐了个弯,题目就由原来的一步计算变成了两步计算。3、师:那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生交流:a、都有加法,谁加谁呢?师:这位同学从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观察到,两道题都是用女生人数加上男生人数,也就是说数量关系一样。b、“男生20人”这个条件和问题都一样。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小秘密。【修改意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多展示自己,避免师生之间打乒乓球式的对话,我们设计了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纸上,教师用黑板纸展示学生结果的方式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三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6.1 混合 运算 青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