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几何小实践(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沪教版(7).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几何小实践(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沪教版(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几何小实践(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沪教版(7).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教时1执教日期一、 教学目标:1、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2. 经历对比活动,发现正方形具有长方形的所有基本特征,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3.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二、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在本套教材中一年级学生对于几何形体进行外部的直观认识,二年级逐步进入其内部的要素认识和性质研究,本节课就是逐步从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要素出发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形成一个从熟悉到陌生、从
2、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另外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也是本套教材各种平面图形特征认识的起始课,因此本节课在学会运用量、折等方法探究长、正方形特征的同时,初步掌握观察猜想 操作验证 获得结论的探究结构也尤为重要,这为学生以后自主探究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2.学生实际: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并非陌生,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用语言准确地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一定困难的,这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指导学生用规范,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结论,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建构过程。另外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猜想 操作验证 获得结论的自主探究结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教结构用结
3、构的教学模式。课本从在上一页“用纸做正方体、长方体的模型”的基础上“剪下一块表面”来引入,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迁移。采取剪一剪、量一量、数一数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阶段复习1、复习长方体知识,演示从长方体上拿下一个面。 2、复习正方体知识,演示从正方体上拿下一个面。出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猜想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从物体构成的要素出发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是一个从熟悉到陌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操作探究一、长方形的特征1.观察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小朋友拿出信封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几何小实践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沪教版7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5.3 几何 实践 长方形 正方形 初步 认识 沪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