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pptx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pptx(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1 鱼我所欲也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心(5)贤者能勿丧耳:丧失(6)蹴尔而与之:踩踏(7)乞人不屑也: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8)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9)妻妾之奉:侍奉(10)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11)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2.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2、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3.一词多义舍生而取义者也:名词,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保全生命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1)生(2)得(3)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采用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呼尔而与之:代词,他今为宫室之美:助词,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这件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动词,给(4)而(5)为(6)之(7)与4.词类活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名词作动词,合乎礼义5.古今异义(1)则
3、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能够(2)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类植物,有大豆、豌豆、蚕豆等。又指这些植物的种子(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器具(4)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二、重点句子翻译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但我)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
4、而有人却不采用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踩踏着给他,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吗?这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三内容理解1.段落大意第1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并用道理进行论证第2自然段:用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34句):从反面举例,说明接受“万钟”是丧失人的本性2.中心思想作者通过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
5、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课堂变式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行道之人弗受:(2)妻妾之奉:(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是亦不可以已乎:不。侍奉。同“德”,感恩、感激。停止。2.翻译下列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3.用“/”划分朗读节奏。(1)二 者 不 可 得 兼(2)由 是 则 生 而 有 不 用 也4.在文中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
6、张的?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5.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表明“生”与“义”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2 唐雎不辱使命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3)大王加惠:施予恩惠(4)请广于君:增广扩充(5)岂直五百里哉:哪里只是
7、(6)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7)布衣之怒:平民(8)亦兔冠徒跣:赤脚(9)以头抢地尔:碰,撞(10)非士之怒也: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11)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12)挺剑而起:拔(13)秦王色挠:面露胆怯之色(14)寡人谕矣:明白,懂得2.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同“措”,在(2)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3.一词多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后者):出使 虽然,受地于先王:转折连词,虽然 虽千里不敢易也:假设连词,即使(1)使(2)虽 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与臣而将四矣:加 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非士
8、之怒也:发怒 怀怒未发:愤怒 此庸夫之怒也:名词,成年男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无实义(5)怒(6)夫(3)与(4)徒4.词类活用(1)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使亡(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3)与臣而将四矣:数词作动词,变成四个(4)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二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4.要离之刺庆
9、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6.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三内容理解本文通过记述唐雎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秦国,与凶暴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的经过,赞美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课堂变式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而君逆寡人者:(2)寡人谕矣:(3)休祲降于天:(4)长跪而谢之:违背。明白,懂得。吉祥。道歉。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庸夫之怒也B.安
10、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与臣/而将四矣B【解析】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3.翻译下列句子。(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天下人(都)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4.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3 送东阳马生序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3)弗之怠:不;懈怠(4)走送之:跑(5)不敢稍逾约:超过(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学问渊博的老师(7)尝趋百里外:快步走(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11、问:请教(9)门人弟子填其室:挤满(10)未尝稍降辞色:略微;言辞和脸色(11)援疑质理:引提出;询问(12)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13)俟其欣悦:等待(14)穷冬烈风:极(15)久而乃和:暖(1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旅店;供养,给吃(17)戴朱缨宝饰之帽:系帽的带子(18)右备容臭:香气(19)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2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乱麻;破(21)略无慕艳意:羡慕(22)而承天子之宠光:恩宠光耀(23)缀公卿之后:跟随(24)无冻馁之患矣:饥饿(25)生以乡人子谒余:拜见(26)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诋毁,毁谤2.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2)
1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3)与之论辨:“辨”同“辩”,辩驳3.一词多义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达弗之怠:代词,代抄录书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与“是”连用,因此;介词,把以衾拥覆:介词,用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1)至(2)之(3)以足肤皲裂而不知:名词,脚以中有足乐者:动词,值得烨然若神人: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4.词类活用(1)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亲手;用笔(2)同舍生皆被绮绣:动词作名词,绣花的衣服(3)戴朱缨宝饰之帽:名词作状语,用珠宝(4)
13、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4)足(5)若5.古今异义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二、重点句子翻译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抄完后,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已成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担心不能与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我)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请教的学生挤
14、满了屋子,(他也)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微变得温和一些。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他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三内容理解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2.写作特色现身说法对比课堂变式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略无慕艳
15、意:热水。同“披”,穿。破。毫无。2.翻译下列句子。(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我)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4.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示例:应该赞同这种表现。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4 曹刿论战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又何间焉:参与(2)弗敢专也:独自享有(3)小
16、惠未遍:遍及、普遍(4)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5)弗敢加也:虚夸,夸大(6)小信未孚:使信服(7)虽不能察:明察(8)必以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9)忠之属也:类(10)公将鼓之:击鼓进军(11)齐师败绩:大败(1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3)既克:已经(14)一鼓作气:鼓起(15)再而衰:第二次(16)彼竭我盈:穷尽;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17)夫大国,难测也:推测,估计(18)望其旗靡:倒下2.一词多义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何以战: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按照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1)请(2)以(3)从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信用其乡人曰:他(曹刿)的公问其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 教材 九年级 下册 古诗文 第二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