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角的度量|冀教版(8).doc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角的度量|冀教版(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角的度量|冀教版(8).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学科数学班级课题角的度量教师日期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悟并体会到量角器量角的优越性,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 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经历量角器产生的探索过程,感悟并体会到量角器量角的优越性,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掌握量角的基本方法及要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二、制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
2、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以往在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大多直接给出量角器,让学生认识后用量角器量角,学生并不知道量角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只有被动、机械接受的过程,是为老师教而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在这种被动学习过程中,学
3、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这样的传统教学中,没有很好利用教材,发掘育人价值。本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宗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激发学生思考,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较好体现育人价值。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
4、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经历量角器的演变过程,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常规积累复习角的有关知识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呀?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角的知识。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二、探索角的度量方法,把握量角工具的基本特点2.用 1、间接比较 师:猜一猜,黑板上1和2谁大?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2、统一单位(1)师:你能知道2比1大多少吗?有什么好方法吗?师:请打开一号信封袋同桌两人一起动手比一比。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来比一比。师:摆这些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师:用这些大小都一样的小角,我们不仅比出2比1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角的度量冀教版8 四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4.2 度量 冀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