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唱: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doc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唱: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唱: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少版一年级音乐学科下册 大鼓与小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大鼓和小鼓指导思想:新课标要求学生不要再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针对于现在的教育教学形式,精心设计了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歌曲。全曲共八小节,四乐句。歌曲让学生认识了大鼓和小鼓,从中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在高低、强弱、音色等处都不相同的特点。学生特征分析: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唱唱、跳跳、玩玩、笑笑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而利用各种
2、形态、动作、游戏、歌舞等形式学习,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尽情表现,帮助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的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教学目标:一、了解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认识鼓并学习鼓的敲击方法,尝试用大鼓和小鼓敲击出强弱、音色、节奏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情境。二、能够整齐地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用最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绪;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尔文”手势帮助学唱歌谱。三、学会寻找身边类似大鼓和小鼓的音源为歌曲创编打击乐器;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老师准备的打击乐器(系红绳的竹筷)为歌曲伴奏,体验敲击的快乐。教学重点:认识“f”和“p”的记号,用强弱不同的力度
3、,轻松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会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体验敲击的快感。教学难点:体验鼓和自创打击乐器的不同风格;“科尔文”手势的初步了解,强弱对比的把握。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鼓、系红绳的竹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二、导入环节:(完成目标一)律动咚咚与嗵嗵师问:他们在干什么?生答:在打鼓。师问:出现了几种鼓?分别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生答:两种;大鼓(嗵嗵)小鼓(咚咚咚)老师向学生介绍新朋友-大鼓。(老师以大鼓的身份向学生作自我介绍。因为憨厚、低沉这个形象的声音更能引起一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力。)引出大鼓的两个朋友小鼓和节奏。(幻灯片出示节奏型)学生模唱节奏,并找学生跟节奏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唱: 大鼓和小鼓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唱: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 苏少版 一年级 音乐 下册 简谱 第三 单元 大鼓 小鼓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