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等量代换|北京版 (2).doc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等量代换|北京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等量代换|北京版 (2).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等量代换” 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例题安排了“西瓜换苹果的情境”,呈现了“1个西瓜重4千克,4个苹果重1千克,”让学生明白“1个西瓜”和“4千克”是等量的,“1千克”和“4个苹果”是等量的。通过例题让学生明白“等量”才是“代换”的前提,“将谁替换成谁?怎样来替换”是等量代换的核心,向学生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学情分析:等量代换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学生对于这一内容的相关经验较少,因此,对
2、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它是一个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部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不清楚 “等量的传递性”;“转化”的意识较薄弱;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正确表达“等量代换”的过程;无法脱离实物或直观图解决问题;对于不是整倍关系的量,很难找出转化的对象,不能很好的意识到需要同时对两个对象进行转化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计算、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和方法,能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体验合作交流、动脑思考的快乐。教学重点:利用天平的原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
3、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换硬币游戏,讲故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身上有带钱吗?(学生会出示一些硬币或零钱)创设和学生交换的场景。一元换2个5角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思想)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等量的2个物体才能进行交换,在数学上,我们叫它等量代换。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有个小朋友很聪明,他就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了当时连大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居然把一头大象的体重称出来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听说过这个故事吗?让我们看大屏幕,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个有趣的故事。 (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
4、趣,感受等量代换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预设:人民币的互换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能较容易的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清价值相等才能互换。【设计意图:创设现实情境,调动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模糊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 建构概念(出示天平图)同学们认识它吗?能简单介绍下天平的特点吗?(不平衡到平衡)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逛一逛水果超市。课件分步骤演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看知道 1个菠萝质量重3千克?(天平平衡)天平平衡也就是说1个菠萝的质量等于3千克,他们的关系就是等量关系。继续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等量关系?预设:通过课件的直观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等量代换北京版 2 三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8.1 等量 代换 北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