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熟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的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4、初步体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8个小圆片,作业纸。一、新授1.教学例4(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了解除号的由来,理解除法的意义。)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对,是大熊猫。它们的样子憨态可掬可
2、爱极了!今天熊猫盼盼邀请了几位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妈妈为他们准备了12个竹笋。(出示课件) 师:如果盼盼想把这些竹笋平均分给大家,应该怎么分?你们愿意和他一起招待小伙伴吗?课件:出示图请你拿出12个小圆片代替竹笋分一分。A.每个学生动手操作B.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分法?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先拿4个,每个盘放1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1个,再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1个。拿一个4那就是12-4=8,再拿一个4就是8-4=4,又拿一个4就是4-4=0.这样就分完了。问:我们拿了几次4?(3次)拿一次每盘就有一条,拿了4次每盘就是4条。那是不是看12里面有几个4?12连续
3、减了3次4,能不能用一个简便的算式表示呢?小结:除法是相同减数的简便计算。C.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预设1: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x412,12-4-4-40:师:这些算式都有道理,但有的方法很麻烦,而有的方法在别人理解起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就有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除法。预设2:1243(个)师:你真棒!这种表示方法叫除法!小结: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一种数学符号表示。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除法。1243(个)除号认识除号:课件形式呈现1659年,瑞士学者雷恩首先使用除号“”,他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这个符号简单又方便使用,它是数学上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5.1 除法 初步 认识 青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