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2).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2).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48、第49页的内容及做一做。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探索过程,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2、在我们身边就藏着许多数学奥秘,想知道吗?那我们就带着这份好奇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柯南侦破案件。设置悬念。 出示老师和学生年龄,请学生列算式表示出老师和学生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教师小结,引出“比”,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课件出示例1,提问: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教师引导: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学生完成例2。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比吗?在数学上,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关于比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呢?组织学生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请学生汇报。2.深化理
3、解请学生用比表示老师和学生年龄间的倍数关系。老师年龄:学生年龄学生年龄:老师年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交换比的前后项位置,比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在叙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不能颠倒顺序。3.揭示比值的含义揭示比值的含义,以例2为例讲解,学生试求比值。 4.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小组讨论交流,比与分数、除法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学生汇报。5.比的后项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 6.体育比赛中的比体育比赛中常看到3:0,你对这场比赛中出现的比有什么看法?小结: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数学中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三)应用拓展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四)课堂小结1.了解人体中有趣的比,解决导入部分的问题。2.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小结:比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它,在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比,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就会有更多的发现!(五)板书设计比的意义2412=2 = 24 : 121224= 12 : 24在数学上,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153= 5 = 15 : 3 | | | |比 前 比 后值 项 号 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2 六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第四 单元 课时 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