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认识厘米|北京版 (2).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认识厘米|北京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认识厘米|北京版 (2).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识厘米一、教材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有关测量问题与解决测量的问题,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把“图形的测量”内容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四个维度之一,通过课堂上一系列“测量”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推理能力,以及认识生存的现实空间,这充分表明“测量”学习的数学价值与应用价值。新课程标准强调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注重量及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估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明确要求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工具和度量单位。透过教材可以看出,本内容编排共分两个层次教学
2、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概念。“厘米”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是建立在一年级“比长短”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认识长度单位,第一次接触长度的测量。二年级的学生有“长短”的生活经验,但对具体长度认识模糊。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知道尺子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但对尺子上的详细信息没有准确的认识,并且学生们多数没有亲自测量的经验,没有自主测量意识。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经历详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知识并运用的这一过程。鼓励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
3、源于生活。三、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在认识直尺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概念。3.初步培养学生的单位思想和测量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的乐趣。四、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概念。五、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情境引入:熊猫笨笨开了一家布料店,一天在笨笨的熊猫商店中迎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松鼠。松鼠说我要买一条2拃(zh)长的彩带,你能帮我截一段2拃长的彩带吗?(结合图片和学生已有经验,介绍什么是“一拃”。)2.现在
4、,谁想来当一名小小售货员,为小松鼠量出2拃(zh)长的彩带,并且请你每量出1拃(zh)就在彩带上做一个标记。同时老师也想为小松鼠量出2拃长的彩带。3.学生和老师量的彩带进行展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咦?同样是2拃长,为什么2条彩带的长度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小结:因为老师和同学的1拃长度不一样,也就是测量的标准不统一。那要想使测量的结果相同,就要怎么办?必须要统一标准。【设计意图:结合图片理解“一拃”的含义。自己动手测量出2拃长的彩带。学生在观察、 讨论、交流中认识到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3个“1拃”长度不一样造成的,从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二)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厘米北京版 2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1.1 认识 厘米 北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