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doc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角的初步认识学科数学学段: 年级三年级相关领域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7月是否已实施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刘彦英 五侯中心小学13641192677实施者刘彦英 五侯中心小学13641192677指导者隗合玲五侯中心小学18519279292课件制作者刘彦英 五侯中心小学13641192677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应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活动为主线,通过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角的本质的过程,把学生头脑中角的概念原型转变成
2、角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深化学生对角的感知,使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学生的大脑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实践、自主地探索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出发,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角的初步认识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 北京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起始课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北京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
3、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简单的平面图形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的认识基础,而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认识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学生情况: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活动为主线,通过“活动角”的操作、比较、观察、发现等活动,直观认识角,动态学习
4、角,整体把握角。教学方式: 采用引导观察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等方式有机贯穿教学各环节。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名称,形成表象。 2、在指一指、找一找等活动中完善对角的认识,构建角的几何模型。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概念,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几何模型。问题框架(可选项)1、 你能从教室里找到角吗?2、 角长得什么样?3、 谁能来介绍一下角?4、 闭上眼睛想象角长得什么样,能把你想象的角画下来吗?5、 生活中的角和我们数学中的角有
5、什么不一样呢?6、 角就藏在我们的身体里,你能找到身体里的角吗?7、 怎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8、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联系生活 探究新知 操作体验 课后小结直入主题 构建模型 探索发现 总结提升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 联系生活 直入主题 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二、 探究新知 构建模型第一层次: 在初次画角的过程中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教的表象。第二层次: 在再次画角的过程中及对比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角的概念。三 、操作体验 探索发现第一层次:在制作活动角及比较角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头脑中角的几何模型第二层次:在把圆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角的初步认识北京版 三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5.1 初步 认识 北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