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角的度量(人教版).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角的度量(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角的度量(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单元角的度量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角【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及做一做,第44页练习七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下面的()里画“”,不是角的画“”。二、观察发现,谈话导入1.(PPT课件出示图片)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图形?学生自由作答。2
2、.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图形,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三、操作活动,揭示规律(一)认识线段1.请你自己画一条线段,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线段必须直,且有两个端点)2.怎样画线段?(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3.老师已经按照你们说的方法画出了一条线段,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其他的同学量出自己所画的那条线段的长度。学生操作。4.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线段,如线段AB。(二)认识直线1.师:现在,我们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
3、一个新的图形,我们把这种图形叫做直线。(边说边把黑板上的那条线段向两端延长就得一条直线,板书:直线)2.探讨直线的特点。(1)师:刚才的直线是怎么画出来的?你们能根据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一过程,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点吗?(2)学生小组讨论。(3)教师听取学生的汇报然后小结:直线没有端点,两端是无限延伸的,不能量出直线的长度。直线可以用“直线AB” 来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3.比赛画直线。(1)同学们和老师玩个游戏,看看我们谁画的直线长。师生比赛画直线。(2)师:从这个游戏,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直线无法度量出长度,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三)认识射线1.(老师动手在黑板
4、上画出一条射线)师: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观察比较一下,它和线段、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射线也是直的,但它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能量出长度。2.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说说你的想法。3.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射线。(四)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板书)名称图形端点数长度能否度量线段直线射线2.全班交流。四、自学领悟,建构模型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 1.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教材第39页关于角的内容。出示问题:角是怎样组成的? 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角用什么符号
5、表示?2.全班交流。角是怎样组成的?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3.学生动手画出一个角,并用角的符号表示出来。4.全班展示交流。5.小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板书)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六、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44页练习七第1题。七、布置作业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数学教学活动就是要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教学活动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动手参与,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先从生活中引入本课要学的知识
6、的图片,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线段的基础上无限延长,从而认识到线段与直线的联系,并通过比赛的方式,在活动中体会感悟直线的特点。对于射线的认识是通过观察比较的形式,从异同两个方面来感受射线的特点,并进一步巩固线段和直线的认识。安排小组合作完成一张有关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的表格,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发挥各自才能,部分学生也能在同伴的帮助下巩固学习这三种图形的相关知识。学生参与面广,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逐步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在活动中互相交流
7、,互相探究。不足之处整堂课因为内容设计较多,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加快了整个教学节奏,有些地方就显得匆忙,不够从容,没达到预期效果。再教设计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宁“精”勿“多”,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例1及做一做,第44页练习七第24题。【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求,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长短的关系。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
8、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教学难点】能正确读量角器内、外圈的度数。【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下面哪些图形是角?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谁来说说什么是角?它有哪些特点?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二、动手操作,质疑导入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或变小。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将角变大或变小。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3.教
9、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判断它们的大小。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的?观察,用活动角比较。4.学生操作用活动角量角。师: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你是怎样比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5.看来,要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要注意的问题还真多,有没有更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三、小组合作,交流方法1.1角的产生。刚刚我们在比较1和2大小的时候,有同学说可以用三角尺量,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看哪个角更
10、大。(1)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3)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2.介绍1角。(1)谈话: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那么计量单位又是如何规定的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3)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3.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
11、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1)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2)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下面的图)形状都是半圆形的,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4.操作活动:用两根小棒,在量角器上摆角。(1)摆一个90的角。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重合)(2)摆一个60的角。(3)摆一个120的角。呈现学生出现的错例,并比较辨析,巩固方法。四、独立尝试,发现方法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
12、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2)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5.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叙述量角的方法。6.小结:(1)量角时,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2)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你知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吗?怎样读角的度数呢?六、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44页练习七第
13、24题。七、布置作业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角的度量”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位置,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改变了以往叫学生死记度量步骤的方式,改为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掌握度量方法,除了指名让学生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还安排四个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为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我让学生参与到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只停留在中心、内外圈刻度、0刻度线等一些标
14、志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学生弄清了量角器的产生过程后,知道了“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不足之处教学设计时没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经验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的,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0刻度线对一边,另一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再教设计再次教学时,要分层设计题目,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饱”,又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吃好”。同时对课堂生成要灵活处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要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打乱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单元 度量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