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3).doc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3).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放大与缩小教学案例教材内容:冀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的内容。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教材用图片和对话的形式创设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目的就是让新课的内容多包含一些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然后学生通过“动手拼摆” 小棒这种有趣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逐步概括出发现的规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学习探索的乐趣,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轻松愉快。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放
2、大与缩小的现象特别熟悉,有的学生使用过放大镜、显微镜,有的学生在电脑上把字放大或缩小,还有的学生戴着近视镜。但分别用同样长的六根和九根小木棒摆成两个等边三角形,对学生来说有困难,需要重点关注一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摆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和摆三角形,经历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和缩小的图形。3.对生活中的放大或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教学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和缩小的图形。教学难点:通过摆三角形,经历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体会图形的相似。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磁力板、磁力棒。学具准备:学生准备18根同样
3、长的小棒。教学流程:这节课采用情境引人探究新知巩固提高交流收获的流程教学。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喜欢晴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秋天,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秋天的美景吧。2、出示课件(一副北京的香山红叶图):师:好看吗?(生:好看,但太小了),看老师怎么办?(师将图放大),这下看清了吗?这景美不美?3、师:这是北京的香山红叶,真美呀,刚才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看清楚,我把图片怎么了?(放大)老师可以把图片放大,也可以把图片怎么样?(缩小)。对,师演示缩小。(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在教师直观演示下,建立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3 六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6.1 放大 缩小 冀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