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丨苏教版.doc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丨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丨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理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能理清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并加以整理,从而正确解答。【教学难点】:掌握两步计算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小朋友们,你们好!认识我吗?知道我姓什么吗?(大屏幕上有,看来你们很擅长寻找解决问题的
2、信息),早就听说二()班的小朋友特别善于观察和思考,果然名不虚传!这节课,相信你们一定能够用聪明才智展示风采,有信心吗?好的,上课!一、 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感知数学模型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平时看动画片吗?都喜欢哪些动画人物?(2-3个)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来了两位动画人物,瞧,认识它们吗?(米奇和米妮)看来小朋友们对它们很熟悉,这节课咱们就和米奇和米妮一起乘坐快乐大巴畅游数学城堡,愿意吗?那就出发吧!(课件出示快乐大巴入场):1. 出示问题:快乐大巴进站了,仔细看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信息?车上原来有34人,到站后有15人下车,又有18人上车。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2. 师:你观察
3、的真仔细,还有谁要说?【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乘公交车的生活经验,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模型建立的基础。】二、 自主选择信息,探究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一) 尝试自主解决,初建数学模型1提问:你们有没有坐过公交车,公交车到站,原来有34人,18人上车了,15人下车了,车上人数多了还是少了?可以怎么办呀?(预设:估一估)我们除了估一估,还能怎么样?你能算一算吗?先看一下解决要求:2.出示探究要求:估一估:离站时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算一算:把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记录下来。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明确要求了吗?明白的话就按照要求完成在练习纸上,开始吧!
4、1. 个性化的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收集展示资源。2. 资源呈现,序列交流:资源一:先减后加,顺应生活经验(1) 介绍思路:师:你估的是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怎么估的?师:你能再介绍一下你的解题思路吗?生:离站时车上的人数多了。先用原来车上的人数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车的人数,得到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预设:估计”少了”。做完之后发现一开始估计的对吗?为什么会少了?(2)提问:听明白了吗?还有其他同学也是选的这种方法,想来介绍一下的吗?(下车15人之后车上剩下的人数)(3)摆一摆: 提问:为什么先减掉15人呢?(顺势板贴下车15人)为什么第二步加18人?所以小朋友你们的算式是先减15人再加18人,算
5、出离站时车上的人数,哪些小朋友也是用的这种方法?(4) 完善板书:谁来帮助我们把这种思路的算式写到黑板上。资源二:先加后减,运用逆向思维(1)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份作品是这样的,你能看得懂吗?同桌互相说一说。(2)提问:谁来说说看,为什么加?为什么减?(下车15人之后车上剩下的人数)(3)摆一摆:他的思路和刚才一样吗?谁来摆一摆? 师:这样想的小朋友算式是怎样列式的?资源三:求相差数,超越现实生活资源:我们班还有第三种方法,谁看得懂?(1) 提问:这里的第一步算式你们看的懂吗?18-15是什么意思?3是怎么得到的?表示什么意思?大家说一说。预设:少3人。谁比谁少?车上的人到底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6.3 计算 加减法 实际问题 丨苏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