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做太阳系模型-鄂教版 (1).doc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做太阳系模型-鄂教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做太阳系模型-鄂教版 (1).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做太阳系模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4课,做太阳系模型是一节制作课。教材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认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成员及分布特点,要求学生在纸上简单的画出太阳系中各星体分布图形。二、学生讨论得出:制作太阳系模型要做好哪些准备。三、学生制作“八大行星”球体,参照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摆放出太阳系模型。四、学生相互比较自制的太阳系模型,交流对比,认识对太阳系模型和太阳系有哪些更多的认识。对教材内容我做一下处理。 1. 教材第一部分承接上下节课的内容,复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成员,认识八大行星的分布特点。这也是本节课程的基础,熟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分清各个行星的大小,认知八大行
2、星到太阳的距离及其运行状况是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基本要求。学生画太阳系模型图,只能体现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大致区分八大行星的大小,但无法表达八大行星之间的距离关系。学生绘画的目的也是复习认知太阳系示意图。可以用八名学生分别代表八颗行星,按顺序排排队,复习“八大行星”有关知识。 2. 教材第二部分由学生讨论得出做太阳系模型要做的准备:一个平面、知道八大行星的大小和位置、找到合适的制作材料。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的,是对学生“绘画”的升华和提高。因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动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可以使用一块泡沫板做太阳系平面。“八大行星”的直径和离太阳的距离等数据,上一节课
3、已经学过,本节课需要老师收集和出示。制作“八大行星”模型球时,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橡皮泥、气球、黏土等材料制作。 3. 做太阳系模型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先做出“八大行星”模型球,然后按“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和离太阳的距离远近摆放。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八大行星的直径按比例进行缩小,比例标准由学生自己确定,得出几组不一样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数据,最后统一到“把地球的直径缩小到1cm”,得出的数据容易制作。但是在处理“八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时,仍使用“把地球的直径缩小到1cm”为比例标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将缩小为11759cm,这样不利于制作太阳系模型。所以要重新选择一个新的比
4、例标准,“把日地间的距离缩小到1(国际天文单位)”对“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按比例缩小。在同一图形或模型中,使用不同的比例,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数字模型”的观念,带着“数字”去理解认识制作好的太阳系模型。学生制作“八大行星”模型球后,可以在泡沫板上先按直线摆一摆,熟悉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处理“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数据后,再画出“八大行星”的运行轨道,了解各轨道的数据(国际天文单位),让学生在“太阳”的四周各轨道上摆一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太阳系及太阳系模型的认认识。 4.学生相互比较做好的太阳系模型,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学生只能比
5、较各组制作的“八大行星的大小”有没有出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数据抽象地理解太阳系模型。要真实地按学生缩小后的比例数据做太阳系模型,在教室内很难完成,只有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去摆一摆,充分认识“八大行星”的排列间隔,认识太阳系的宽广和宇宙是无限的。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数学课中刚学过“比例”,已具有基础的美术制作经验和能力,只要熟记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应该比较容易;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利用“数字模型”理解图形的能力有待培养。 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探究,以一个新的角度、新的境界认识太阳系示意图和视频等。会做简易的太阳系模型。能按不同的比例缩小“八大行星”的
6、直径大小和它们到太阳的距离。能抽象地理解太阳系模型中,行星的大小、到太阳的距离的“数字关系”和比例关系,了解图形和模型中的“数字构造模型”。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析处理数字(按比例缩小)、构建一组数字模型,应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美术制作,做出“八大行星”模型球体,亲身参与多种形式的“工程排列”,达到抽象理解太阳系模型,充分理解太阳系的宽广和宇宙是无限的。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学生按合适的比例,对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数据进行缩小,能够按顺序排列“八大行星”,构建太阳系模型。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要选不同的比例,对“八大行星”的直径和它们离太阳的距离进行缩小。利用数字模型抽象地理解和认识太阳系模
7、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泡沫板(一面画有“太阳”和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行轨道,另一面为白色)、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直径大小数据表格、“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数据表格、橡皮泥、气球、“八大行星”标准比例演示盒,以上物品分四组。100m卷尺一只。 学生准备刻度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太阳系三维动画视频。 2、 出示太阳系示意图。 3、 复习“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由近及远”的顺序,明确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分组后每一个同学代表一个行星,按顺序排排队。 (教学设计意图:选择太阳系三维动画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在绕太阳逆时针旋转,同时整个太阳系在银河系也是运动着的。太阳系示
8、意图是为学生复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由近及远”的顺序服务的。太阳系示意图也是学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模板。学生每八人分为一组,每个学生代表一个行星,排排队、“开火车”都是为了复习“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通过活动学生记忆深刻。) (教学评价:出示太阳系三维动画视频,开课时就给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震撼,不仅让学生看到八大行星在围绕太阳转动,而且整个太阳系也是运动着的。排排队、“开火车”都是为了复习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形式多样,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 二、 新课教学 一) 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准备 1、 学生讨论得出,制作太阳系模型要准备哪些材料。 教师板书课题,做太阳系
9、模型,板书记录学生讨论的结果:大致在一个平面上,要有合适的制作材料, 要知道八大行星的大小和位置。 2、 讨论分析做太阳系所需的材料:泡沫板、数据、橡皮泥或气球等,还有太阳的模型图。 教师分发制作材料。 (教学设计意图: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太阳系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大小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知道八大行星的运行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学生讨论得出,做太阳系模型所需准备的材料,实质上也是让学生思考,在做太阳系模型时有一个初步的设计。这是学生初步的感性认识,适当引导,学生会有多种想法和做法。) (教学评价:学生讨论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讨论过程中,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完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做太阳系模型-鄂教版 1 六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 14 太阳系 模型 鄂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