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 地球的形状》 苏教版 (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 地球的形状》 苏教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 地球的形状》 苏教版 (1).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胆想象,积极思考。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2)不迷信权威;(3)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难点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难点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
2、的课件,融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于一瞬。(2)由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地球仪、黑板、粉笔头,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3)学生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教学活动建议:课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千年历史,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体会典型的历史片段,理解前人的不懈努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是几个科学故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其所然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其所以然。因此,本课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例如借助地球仪、黑板我们可以让学生理解麦哲伦航海的意义,借助地球仪和粉笔头,可以模拟在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航船的情景等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地球图片)同学
3、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齐答地球)同学们,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板书:球形)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可是人类在探究认识地球的形状时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今天就踏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谈话:古时候的人们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研究学习,所以人们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比如学会用火,炼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是什么形状的呢?你们知道古人对地球形状最初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 地球的形状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 地球的形状 苏教版 1 六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地球 形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