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运算 冀教版 (3).docx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运算 冀教版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运算 冀教版 (3).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坑里坑外的数学 与乘法分配律有关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与乘法分配律有关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总结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错题,渗透清源、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漫画、游戏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练习课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巩固与乘法分配律有关的计算,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教学难点:分层教学,让出错的学生查漏补缺,让全对的学生提升能力。教学准备:制作前测练习单、对学生进行前测,了解错题分布情况,选出高频典型错题。教学设计:一、 导入1、 观察漫画图,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2、板书课题。师:其实,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经常有这样的掉坑现象,特别是看似简单的计算
2、,你们掉坑的次数却是最多的,其中,与乘法分配律有关的计算题,你们的掉坑频率是最高的。 我们今天就来感受坑里坑外的数学,巩固与乘法分配律有关的计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二、前测情况分析1、展示前测题与前测单。2、 展示错题分步表,让每个学生了解错题分布情况。(设计意图:前测学生,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三、错题对比分析抢红包游戏1、第一组错例: 师:这道题咱们班的同学为什么会掉坑?该怎么改?生分析。师:凭什么说26+74=(26+74),而不是26+74=(26+74),请你用理由说服我!预设:生1:乘法的意义 生2:生活实例 生3:面积模型小结:(1)、你们用各种方法
3、证明了26+74=(26+74),也就是说不可能等于(26+74)对吧,那下次还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呢?(2)像刚才这样从源头上分析原因,并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清源”,它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可大呢!(板书)(3)回顾:从乘法的意义梳理ba+ca=( b+c)a,ba-ca=( b-c)a,ba+ca+da=( b+c+d)a,得出结论:因此,从乘法的意义角度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无论增加多少组,只要是形如这样的,都能成立,所以以后你们还会不会再掉在变形出错的坑里呢?2、第二组错例: 生分析(预设),师点拨。师:怎么让这个同学避开通分这个坑呢?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师:那这小数要先化分数再
4、用乘法分配律吗?生:不用师:用乘法分配律拆开变成这样怎么还是错了呢?生:计算错误。师:看来这坑防不胜防,咱们可得步步小心啊!那现在请你观察这两组算式,为什么他们有时要分开算,有时又要合起来算呢? 生:这样更简便。师:仔细观察这些数字的特点,合理地合,合理地分,才能真正有效地利用乘法分配律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板书)3、第三组错例:师:3.28+993.28这道题,我们班的张思毅同学这样掉坑了,张思毅,你来说说,你现在知道你掉坑的原因吗?预设生:没有用乘法的意义来理解乘法分配律,这是一个3.28,这是99个3.28,合起来就是100个3.28了,而这里100-1表示的是99个32.8.师:那 4
5、8+524.2这道呢? 预设生1:弄错了运算顺序;生2、没有乘法分配律的条件,却用了乘法分配律。师:那要达到什么条件?预设生:要每组有相同的数。师:也就是说这里若有个乘以4.2,表示48个4.2和52个4.8的和,才能等于100个4.2的和,是吧?那这个题目不能简便了,怎么算?生:没有简便运算,直接算!师:这道题有十几个同学做错了,颜慧妹,你听懂了吗?彭研欣,你下次不会再掉这种坑了吧! 师:对比这两道题,都是乘加,为什么一个可以用简便一个又不能简便呢?引导生小结:因为一个凑1就满足条件,另一个没有相同的数达不到使用乘法分配律的条件,所以我们不能为了简便运算而简便运算!这种题目属于陷阱题,咱们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运算 冀教版 3 六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运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