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17).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17).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竹石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设计特色: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读一读、说一说、悟一悟、比一比、画一画、唱一唱、练一练等形式,如竹与石的对话、 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 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教学目标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
2、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4. 通过,比一比,画一画,唱一唱感受竹石的写法和主旨,学习赏画题诗。重难点: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课件教学过程一、由画导入 : 1 看图:图上有什么? 2、观察图画引入课题,学习古诗竹石。二、学诗(一)、读一读1、教师导读。观察图画仔细朗读。2、学生自由读。(二)、说一说 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抓住
3、重点词语:咬定 坚劲 立根 2、引出作者,出示视频,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 “三绝”。其画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著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等。郑板桥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上有一定地位。徐悲鸿先生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书画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17 六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10 古诗 竹石 部编版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