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比大小丨苏教版 (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比大小丨苏教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比大小丨苏教版 (1).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大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观察、交流、表达的能力;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正确区分“”和“”,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熟练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难点:认识符号“”“”和“=”,并理解其含义。三、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激趣师:这一节课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调皮的朋友,大家看看他是谁?(PPT出示孙悟空的图片)他的本领可大了,他会(72变),他毫毛一拔,就会神奇变形。小朋友们,注意了,请擦亮眼睛,孙悟空开始变形了,变变变!变成什么了?(变
2、成了小猴子)几只?(3只)(黑板上贴出3只小猴子的图片)这3只小猴子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它们一个跟头翻到对面的山上采来了一些水果。小眼睛(看屏幕)它们采回了哪些水果?(出示“桃子、香蕉、梨子图片) 2、探索新知用语言阐述多少师:它们分别有几个呢?(生举手交流同时老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水果的图片)听了大家的汇报,突然,小猴子有了一个想法,他想和每一种水果比多少。小猴子首先想和桃子比多少。师: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谁多谁少?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贴总结图)3只猴子,3个桃子,一个对一个,一个对一个,一个对一个,不多也不少。(渗透一一对应法则)总结:板书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
3、量同样多师: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比较呢?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师:为什么呢?生自由回答。师:(贴总结图)猴子有3只,谁上来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猴子多,香蕉少?一个对一个,一个对一个,猴子有剩余。(渗透一一对应法则)(引导学生陈述两种说法:预设:学生只说出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少的时候,老师引导“那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呢?”你能把这两句话一起再说一遍吗?) 总结:板书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猴子的数量和梨子的数量比多少的结果?猴子的数量比梨子的数量少,梨子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师:谁愿意上来摆一摆,像前面这两组一样,让大家一眼看出谁多谁
4、少?(贴总结图)一个对一个,一个对一个,一个对一个,梨子有剩余。(渗透一一对应法则)总结:板书猴子的数量比梨子的数量少将多少量化,将知识转化为数学语言引领学生齐读: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猴子的数量比梨子的数量少,像这样的数学语言,咱们还可以用很简单的数学符号来表示,宋老师可有绝招哦!(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走到黑板贴着猴子和桃子的地方提问:小猴,几只?(3只)我们就写?(3),桃子呢?(3个)也用3表示?在3和3的中间画上一个“=”,(板书“=”)就可以表示同样多。师:知道它名字的孩子现在可以大声喊出它的名字。(板书:等号)师:你会读这个式子吗?(3等于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比大小丨苏教版 1 一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5.5 大小 丨苏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