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3)教案 (新版)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3)教案 (新版)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3)教案 (新版)浙教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3)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3)教案 (新版)浙教版 4.1 物质的构成 一、引入新课: 故事:山上、庙里,有两个小和尚,一个小和尚每天挑水、念经;而另一个小和尚则每天砍柴、念经,日复一日,但两个小和尚各遇到了问题:挑水的小和尚在想为什么每天挑满的水缸到其次天会少一点点呢?劈柴的小和尚也在想假如木柴始终劈下去木柴最终会劈成什么呢? 师:我们先一起来思索劈柴的小和尚的问题:假如木柴始终劈下去木柴最终会劈成什么呢? 生:可能会劈成许多小木屑 生:可能会劈到手 生:可能劈到没有了 生:可能劈到只有一个个的细胞了 到底会怎样
2、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构成了解最终到底会成为什么? 二、新课教学: 视察方糖:用放大镜视察它,你觉察了什么? 生:它是由很多小方糖组成 生:它是由亮闪闪的不颗粒组成的 师:这些小颗粒可以再分吗? 生:确定可以再分的。 师:怎么分呢? 生:用高科技的仪器把它切成更小 生:把它对磨碎变成粉末 生:把它溶于水中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器材,我们两个试验都要做,方糖只有一块怎么办? 生:分两块做 生:先磨后溶于水中 学生试验 师:你视察到了什么? 生:第一个试验我们组磨成了像精盐一样的小颗粒,粉末状的比原来方糖的小颗粒还要小。 师:你认为磨成的粉末还是方糖吗? 生:是,因为它还是甜的 生:是,它只是变
3、小了,没有变成其它东西。 师:其次个试验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糖看不到了 师:它没有了吗? 生:有,它分散到水中去了 生:水变甜了 师:用放大镜还能视察到它吗? 生:不能了 师:看来水中的糖比刚刚磨碎后的糖还要小,这种微小的颗粒我们称它为分子。方糖是由多数个微小到眼睛看不到的分子构成的。 氧气、酒精、水、二氧化碳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吗? 视频:水分子的自述 在自述中你了解到了分子的哪些特点呢? 生:分子很小,一滴水中有十的二十六次个水分子 生:水分子比成近乒乓球,则乒乓球相当于地球那么大 生:自然界中还有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 师: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
4、粒。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盐就是由离子构成的,而铁、铜等金属则是由原子干脆构成的。 师:这些分子是怎么排列的呢?紧密的?还是有空隙的? 生:有空隙的。 师:为什么? 生:分子在运动,要活动就确定有空间 生: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变小了所以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生:物质有密度,水和油同样的质量,油的体积大,可能油和油之间的空隙大一些 生:刚刚水分子自述中讲到大分子和小分子,分子慢慢变大,要生长,所以确定有空间,否则就不能长大了 生:方糖我们看得见,而放到水中看不见了,假如紧密排列,我们应当还能看到它们,而事实上它们分散到水中了,它们是有空隙的 师: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小和尚的故事:老和尚让小和尚去把一个碗装满
5、,小和尚装了一满碗的石头回去了,老和尚问装满了吗?小和尚说满了,老和尚抓起一把沙子放到碗里沙子流入了石头缝隙里,小和尚茅塞顿开原来应当装沙子才算满,小和尚又装了一碗满满的砂子回来了。老和尚问满了吗?小和尚说这次满了。老和尚勺了一些水倒到砂子中水立即渗到砂子中去了。这下小和尚明白了,他打了一碗水回到老和尚身边,这回确定是满了。老和尚抓起一把盐放入水中,盐不见了。这个故事说明白什么呢? 生:水分子之间也是有空隙的。 师:你能利用手头的器材设计一个试验证明并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吗? 生:在这根玻璃管中装满水和酒精混合后,摇一下看水少下去了吗? 师:这样的试验时间会比较长,我们可以怎么改良呢? 生:用玻璃
6、棒搅拌加速混合 师:这样操作后,看到液面下降能说明液体总体积变小了吗? 生:不能,玻璃棒中沾了水珠,导致试验误差,不能说明问题了 师:这里有一根橡皮筋,它有什么作用? 师:假如允许试验存在一点点误差的话,我们用手指摁住玻璃管的一端上下翻动几次。但是在翻动时要留意什么? 生:水不能漏出,否则试验就失败了 学生试验 师:说说你的试验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们将水和酒精倒入玻璃管内,原来它们是分开的,我们用手指摁住玻璃管的一端上下翻动几次后它们混合了,但总体积少了四格。 师:看到体积下降的举手 师:为什么总体积比原来的少呢? 生:水分子有空隙,混合进入空隙中,体积变小了。 师:水是液体,酒
7、精也是液体,这个试验说明液体之间有空隙那气体分子之间有空隙吗?哪些现象中可以看到呢? 生:气体是可以被压缩的 师:给你一个针筒你能设计一个试验来证明它吗? 学生试验 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们是拉开针管使里面充溢空气,用手堵住针孔,用力推气体被压缩了。 师:水能被压缩吗? 生:能压缩,但后来压不动了,只压缩了一点点 师:比起空气来怎么样? 生:难压缩 师:你猜测这是什么缘由呢? 生:可能空隙比空气小 师:气体之间有空隙,液体之间也有空隙,那你们猜测一下固体之间是否有空隙呢? 生:有 师:这是一个猜测,生活中有固体之间有空隙的例子吗? 生:橡皮用力压会被压扁 师:橡皮被压扁的问题是橡皮颗粒之
8、间有空隙,与我们讲的分子之间有空隙是有区分的 师: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之间有空隙,回到劈柴小和尚的问题:不断的劈下去柴最终会变成什么呢? 生:劈成木头分子 师:挑水小和尚的问题我们到下节课去探讨。 金老师谈设计: 1、 本节课的学问点要求简洁,而教参中要求两课时完成任务。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对操作的体验和对试验现象的视察体会。本课的试验有三个,我接受了不同的方式:方糖的试验我放开让学生做可以做一个试验也可以同时做两个;酒精和水混合的试验我没有放开,让学生设计完成老师点拔后操作完成;而压缩空气的试验原来学生想讲,但我有意不让讲怕影响了其他学生的设计。我意料淘气的学生会抽水去玩,觉察水
9、不易压缩的问题。因为没有出现这种状况所以我问水能被压缩吗? 2、 两个小和尚的故事,其中一个为后节课打下一个伏笔。 3、 时间上没有限制好,可能是试验现象的描述上时间用得多了一些 其次篇:七年级科学上册 3.2 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新版)浙教版 地球仪与地图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地球仪的结构 2.经纬网的划分 3.根据经纬网对地球半球的划分 4.中低高纬度的划分 难点:1.利用经纬网对地球上的地点进行精确的推断 2.能够对经纬网进行分析,进行具体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1.说出地球仪的结构及经纬网的作用。 2.了解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3.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4.利用
10、经纬网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过程与方法:1.在视察中觉察问题 2.通过对比和思索解决问题 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经纬网的学习感受科学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假如我们想要视察地球外表的地理状况,应当怎么办?引出地球仪 2.地球仪的定义与制作方法 3.虽然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但是两者之间却有许多差异。同学们对PPT中的地球仪进行视察,指出地球仪与地球之间的差异。 4.其中地球仪上有一根倾斜的地轴 需要进行讲解和强调66.5的问题;地球仪上有许多地球上并不存在的线。 5.由连接至经纬线的重点,觉察经纬线分为纵横两种,对经线纬线之间的差异进行区分,同时赤道也是纬线之一,为0
11、纬线。其他纬线与赤道平行。 6.这时引导学生觉察每一条经线都一样无法区分,提出经纬度的定义。这时虽然书本上及ppt上没有太多有关经纬度的内容,却需要老师来进行补充。例:经纬度与地心连线夹角之间的联系;经线为I个半圆;经线由0,180连线分为两部分等 7.这时经纬线互相交叉形成经纬网,能够在经纬网上找到每一个点。但是在没有南北纬,东南经的状况下却没有方法精确地形容出一个点在地球上的位置。这个问题由学生通过问题觉察。 8.之所以之前无法在经纬网上精确定位一个位置,是因为经纬度都有重复的,所以我们要把他们区分开来。引出南北纬与东南经的区分。 9.在进行纬度的划分后,需要向学生强调0经线的有关问题,因
12、为赤道是地球上原有基础上就有的,而0经线则是人们为了便利同一规定的,也是固定不变的。 10.经度的划分。 11.这时再一次提出之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进行经纬度的划分ABCD四点都能被精确地形容出来,便到达了经纬网所想要做到的目标。 12.习题练习:在学习了经纬网后,同学们尝试在地图上找到北京的位置,稳固学问。 13.想一想:人们根据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让学生用经度对地球的东西半球进行区分。学生往往会想到0,180但是事实上为了避开一个大陆或者国家被割裂在两个半球,我们选择20W,160E。 14.习题练习:写出在经纬网上的几个点的经纬度,并指出所处半球。 15.地球上不同纬度的气候都有所差
13、异,所以我们根据气候的特征把地球分为低中高纬度几个区域。 16.学问梳理:用框架式的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 17.课后习题练习 第三篇:2022秋七年级科学上册 1.4科学测量教案 浙教版 科学测量 引入 提问:什么是温度? 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一下子很难回答。那我们先来感受下温度。 小活动: 让一位学生先把手浸入冷水的烧杯中,说下自己的感觉,再把手浸入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再说下自己的感觉。 预设:冷的,冰的。 提问:什么是温度? 预设:温度就是能够表示有多热,有多冷。 物体的冷热程度。 再请一位同学感受下冷水,确认是冷的,再感受下冰水混合物,确认是冰冷的。略微停留一段时间。再把手放到
14、冷水中,让他说说感受。 预设:水是热的。 原来那杯冷水,为什么你说它是热的呢? 这到底是冷还是热? 师:仅凭感觉来推断温度的凹凸是不行靠。 师:那么我们必需借助工具。什么工具?温度计。 新课 一、相识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 师: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相识下温度计,看看它有哪些结构。 依据依次,出示玻璃泡、玻璃管、液柱、刻度 板书结构: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老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让学生视察酒精柱的转变。视察到下降 提问:里面酒精的体积发生了转变吗? 预设:体积变小了。 师:假如,我把温度计放到一杯热水中,里面酒精的体积会发生什么转变? 预设:体积变大了。 提
15、问:那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预设:热胀冷缩。 板书物质的热胀冷缩。 师:我们可以根据液柱上升的高度就能知道温度的凹凸,液柱高一点说明温度高一点,液柱低一点说明温度低一点。那这样能不能测量温度的凹凸? 预设:还无法测量。 师:回忆一下,在长度测量时,我们把1米规定为一个公认的标准,其它的长度都和1米这段长度在进行比较。在温度测量时,我们把1规定为一个公认的标准。 1 师:但是公认的标准不能随便规定,要有确定的科学性,确定的稳定性,最好找到一个恒久也不会变的标准。 老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 师:科学家们做试验时候,把一支玻璃管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他们觉察只要冰和水同时存在,无论外界温度如何
16、转变,玻璃管里的液面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无论是谁,都是这个结果。 这是不是很奇异?这个温度就是比较稳定的。在玻璃管上就找到了一个固定点。 科学家们又把这支玻璃管放到沸水中,只要水在沸腾,他们觉察无论外界温度如何转变,玻璃管的液面就是既不上升也不下降。这是不是也很奇异?这个温度又是比较稳定的。在玻璃管上又找到了一个固定的点。 师:这一段温度,是不是不变的? 师:科学家为了简便也为了直观,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定位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这之间划分了100个等份,每个等份就规定是1。 师:只要里面的液体膨胀,每上升一小格,就表示温度就上升1?液体一收缩每下降一小格,就表示温度下降1。 师:那
17、么我们平常说的我们今日温度29又是指什么意思呢? 师:其实很简洁,就是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了29,也就是在温度计里的液体能够膨胀这些体积。 PPT相识下液体温度计 视察温度计 依据表单上的要求填写。 师:比较两支温度计,你觉察了什么? 1、体温计测量的范围要小,酒精温度计要大。 2、体温计测量的要精确,酒精温度计要差些。 师:测量时,我们可以拿一支体温计去测一杯热水吗? 二、正确运用温度计 自学P24 学生先说,老师后归纳,再练习。 运用温度计 1、测气温 2、测水温 每组上一位同学来取水。 3、测体温 学生先演示,让学生指出问题,再老师指出问题,说明,最终学生操作,结束后汇报。看看根据数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科学上册4.1物质的构成(3)教案(新版)浙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