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8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2)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8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2) 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2)【教学内容】教材第100页例5和练习二十二的第810题。【教学目标】1.会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割补拼成近似的简单图形,并能够利用所学平面图形面积公式计算其面积。2.会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面积,理解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的合理性,体会到逼近的数学思想。3.经历观察、操作、计算、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的思想,感受转化的策略。【重点难点】1.估算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2.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割补拼成近似的简单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彩色笔、树叶。【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我们该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呢?学生讨论后汇报。2.导入新课:出示一片树叶
2、。师:谁知道怎样算出这片树叶的面积呢?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讨论相互交流。生答:可以用数格子来计算,或者变成其他的图形。教师鼓励,引入新课,并板书。【新课讲授】1.探究用数格子的方法来估算图形的面积。(1)出示例5情景图。图中每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请你估计这片叶子的面积。(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3)学生讨论:你是怎么数的格子,怎样估算的?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明确:一个方格表示1cm,不满一格都按半格计算。(4)学生按上述方法来估计这片叶子的面积。引导汇报:满一格的1cm,刚好18格,按照不满一格也是18格,都按半格计算,那么这片叶子的面积在18 cm-36 cm之间。由计算得出1
3、8+180.5=18+9=27cm,一共是27 cm。引导小结:用数格子的方法来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先数出所有格子,确定图形的面积范围;每一整格按一个小正方形面积来计,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来计算,最后将这两部分相加,就得出图形的面积。强调注意:计算面积时,半格数要除以2。2.探究用转化的方法来估算图形的面积。(1)提问:这个图形,我们能不能利用上节课我们所学的求组合图形的方法来估算呢?用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利用割补法把这片叶子拼成一个近似的图形来计算。(2)学生活动:用割补法把这片叶子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其他的图形。(3)计算: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知,56=30 cm。(
4、4)学生独立完成估算过程。(5)讨论:你是怎样估算这个图形面积的呢?学生讨论,并汇报交流。引导明确: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梯形等,并实际操作进行估算。【课堂作业】1.用刚学的方法来估计你手掌面的面积。要求:先说出你估计你手掌面的面积的方法,并写出估算过程。提示:可以将手掌面印在一张已画好正方形的方格纸上,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或割补法来估算。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集体订正。提示: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或割补法来估算。答案:1.略。2.大约24 cm,大约29 cm。【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样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了吗?还有什么疑问?小结:估计不规则
5、图形的面积的方法:(1)数格子。先数出所有格子,确定图形的面积范围;每一整格按一个小正方形面积来计,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来计算,最后将这两部分相加,就得出图形的面积。(2)将不规则图形变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再利用规则的面积求法来估算。【课后作业】1.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9、10*题。2.本课时练习。第8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2)例:图中每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请你估计这片叶子的面积。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方法:(1)数格子。先数出所有格子,确定图形的面积范围;每一整格按一个小正方形面积来计,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来计算,最后将这两部分相加,就得出图形的面积。(2)将不规则图形变成一个近似的
6、规则图形,再利用规则的面积求法来估算。本节课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教学的后面,其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复习并激活已经教学的面积知识。二是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动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打基础。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解决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习转化方法,使学生明确可以在保持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割、移、补、拼等方法实现形状的变化;明确通过数方格进行估计,也是一种计算图形面积的策略,特别对复杂的、不规则的图形更显得有价值;让学生体验转化思想,知道稍复杂的图形可以等积变形成较简单的图形,求面积方法未知的图形可以变成求面积方法已知的图形;孩子们在这样的教学环节
7、中,有充分的独立思考、表达交流的时间,也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想出一道题的许多解题方法,解决问题的许多策略,收获了成功的快乐,相信这对于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应该是有好处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6页“你知道吗?”谈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所首创的“出入相补原理”。 刘徽,被称作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他著名的割补术被中国数学家吴文俊先生称为“出入相补原理”。出入相补原理是把一个陌生的或者复杂的图形,经过分割、移补,变成熟悉的简单的图形,由于在分割、移补的过程中,变化的只是图形的形状、位置和组成方式,图形的面积并没有改变,所以,最后得到的图形的面积仍然与原来图形的面积相等,而后者可以用已知的方法比较方便地计算出来,这就是出入相补原理的本质特征。出入相补原理蕴含了转化的思想方法,是一种典型的重要的数学思考。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现行数学教材中的方法是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计算公式。在九章算术中,三角形被称为圭田。圭田术文是“半广以乘正纵”,也就是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的一半乘高。刘徽注为:“半广者,以盈补虚,为直田也”,说明它是应用出入相补原理,由长方形面积导出的。下图中的三角形下盈上虚,以下补上:如果以上角为盈,右下角一侧为虚,则会通过割补变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则等于高的一半乘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