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限时规范练之三 限时规范练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限时规范练之三 限时规范练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限时规范练之三 限时规范练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限时规范练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古诗词鉴赏 (时间:60分钟分值:6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文学教师是作品与读者两个主体间对话的中介,他既要准确地捕捉作者_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还要敏锐地_、及时地接受学生的情绪信号,并娴熟地运用情绪协调技能,将两者情感调整到适宜的距离,从而创造出_、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A渗透探测物我同一B浸透探测物我同一C渗透侦察物我统一D浸透侦察物我统一答案A解析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浸透: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根据后文的“在字里行间”,应选“渗透”。排
2、除B、D两项。探测:对于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用仪器进行考察和测量。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根据语境,应选“探测”。排除C项。故选A。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_,_,_,_。_,_。这就使得中国美学在艺术上特别强调情感的表现。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作用既不同于法律上的强制也不仅仅是一个理论认识的问题通过情感的感染而推向行动而人们对某种伦理道德原则的接受它需要诉之于个体的情感A BC D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结合“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分析,中的“强调”与前面的内容并列,应该为首句;结合“伦理道德”分析,
3、在的后面;结合关联词“既也”分析,在一起;结合“情感”分析,在一起。综合起来分析,B项正确。3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A BC D答案A解析说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清明节是农历四月初五。说的是乞巧节,即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说的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说的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故选A。4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C浔阳
4、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答案C解析C项“丝竹”借代音乐。A项“尘网”比喻束缚人的官场。B项“青云梯”比喻天姥山山路之高,如深入云端的梯子。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风霜高洁,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3)寄蜉蝣于天地,_。(苏轼赤壁赋)(4)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5)顺风而呼,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质胜文则野,_,仁在其中矣。(论语雍也)(8)苟利国家生死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限时规范练之三 限时规范练二 高考 语文 江苏 专用 限时 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