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之4 专题强化训练13 古代诗歌阅读(一).doc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之4 专题强化训练13 古代诗歌阅读(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之4 专题强化训练13 古代诗歌阅读(一).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强化训练13古代诗歌阅读(一) (建议用时:6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春日寄乡友南朝王僧儒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何时不悯默,是日最思君。(1)这首诗三、四句描写春日景象,请分别赏析“结”“散”二字的表达效果。答:(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解析:(1)首先解释这两个词语在诗中的含义,然后分析其在炼境和炼意方面的艺术效果。(2)注意结合题目中的“乡友”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旅心”“多恨”“思君”进行情感分析,再从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的角度分析抒情方式。答案:(1)“结”字形象地写出了枝
2、条与倒影交叠相连的春日迷人景象,极具画面感。“散”字形象地写出了春景活泼之动态美:平静的水面突然被打破,一圈圈水纹荡漾开来,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三、四句写“翠枝”“绿水”等美好春景,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寂感伤之情。(2)全诗感情色彩浓重,表达了诗人对乡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一、二句直写自己羁旅在外,无法回去与知己乡友欢聚之苦。三、四句写“翠枝”“绿水”等美好春景,五、六句突出“戏”“游”之鱼、鸟的欢快,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寂感伤之情。七、八句采用反诘语气,直抒胸臆。“悯默”刻画出诗人默然哀伤的神态,“最思君”直抒思友之深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长沙过贾谊宅注刘长
3、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作。(1)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答:(2)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情感。答:解析:(1)解答此题,可先从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中抓住主要景物:秋草、寒林、斜日,展开合理的联想,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再根据描写景物的关键词分析其渲染的意境氛围。例如本题,由关键词“秋草、寒林、斜日”可体会出萧条凄凉的氛围。(2)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
4、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诗歌标题、注释、作者及关键词分析作答。例如,由标题可知,诗人经过贾谊的宅子时有感而发;由注释可知,此时的作者正值第二次被贬;关键词:谪宦、悲、恩犹薄、江山摇落、怜君。根据这些关键词及注释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2)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3(2019无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
5、,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河流名称,在宣州西。的的:鲜明的样子。旆: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1)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景物描写的巧妙之处。答:(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答: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颔联两句“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展示了两幅美景。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
6、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清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清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一写虚景,一写实景,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五、六句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所以,尽管是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
7、观、开朗;而杜牧宦海浮沉,颇为失意,面对离别,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答案:(1)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眼前绿水环抱的清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地点,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有对朋友的祝福,更多的是离别之时怅然若失的孤独之感和前途迷茫无着之感。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而杜牧的心情则不同。他宦海浮沉,不甚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现在却不能一同回去了,想到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多么寂寞
8、。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杜甫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注】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激之声。(1)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2)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答: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问“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其实就是问考生写景的手法,只要考生熟知写景的一些手法,本题就不难回答。可从写景的角度、写景的手法等方面分析。首联正面描写江水高涨,水
9、中远峰的倒影摇乱;颈联侧面描写江面变宽,江水变急。(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及对诗人观点态度评价的能力,本首诗歌前三联重在写景,尾联抒情,抒发观景之后的复杂情感。本诗表现的情感,有浪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答案:(1)颈联主要从侧面来描写江涨之景。借助高鸟发愁、老龙受困,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以及江水激荡高涌之势。(2)本诗表现的情感,有浪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身在天边,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倍感欣慰。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除夜宿石头驿注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之4 专题强化训练13古代诗歌阅读一 江苏省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强化 训练 13 古代 诗歌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