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共1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 (一)国家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
2、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2002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途径与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
3、、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与国的竞争将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要考虑面向21世纪教育怎么办?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成绩、思想品德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任务之一应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对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体力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纠正。我们教育工作中,应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品质。没有健康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
4、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不久前,有人曾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因此,心理素质是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潜能创造人生、享受人生、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它与其它素质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管一个整体系统中。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健康的含义及标准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是没
5、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是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功能正常,无障碍或无心理疾病,且在教育的积极影响下,个体的意向与其所处环境的限制之间能够得到良好平衡的精神状态。 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索,现在,一般认为以下6个方面可作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1)有正常的智力;(2)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3)有健全的人格;(4)有健康的情绪;(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6)有与社会协调一致的态度和行为。二、我国新时期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据新华社
6、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 。“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个不同地区的1647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资
7、料显示,近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对18000个咨询电话记录进行分析,发现本市中小学生的心理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14个方面:交往适应、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心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理想追求、宗教影响、法律保护、行为不良、心理严重障碍等。其中学习问题、交往问题、情感问题所占比重最大。其比例分别为40%、35%、25%左右。青少年成长中的烦恼集中在14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17岁的孩子烦恼最多。 (一)学习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有两种现象:1、恐惧: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校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
8、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厌学: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学习差的同学。 据有关资料统计: 14%的小学生、29%的初中生、26%的高中生有厌学心理,高中生愿意上大学者100%,但愿意学习者不到10%;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3、与父母
9、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谐,使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据有关资料统计:10%的小学生、28%的初中生、55%的高中生存在着交往上的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情感类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33%的小学生、41%的初中生、68%的高中生情绪波动性大,42%的小学生、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在生活适应性方面:相当一部分因娇生惯养致使其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 三、我国新时期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依赖心理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
10、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
11、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6、孤僻心理: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
12、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7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8、恐惧心理: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实际上 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9易怒心理: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
13、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10、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11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12.猜疑强迫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13、厌学心理: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14、,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略)四、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家庭中的生活是否和谐,对自己孩子能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否有效的和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证。家庭因素的影响: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的、实际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也不重视实际潜能的开发,致使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生 常见 心理 问题 对策 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