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对水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对结论的概括能力。科学知识:通过对水等液体在受热受冷时体积变化的观察,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保持研究物质热胀冷缩的兴趣。二教学重点: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四教学准备:老师用品:一瓶不满瓶的饮料、一瓶不满瓶的水、瓶和管子、暖水瓶、一套装置、课件学生用品:每组一杯热水、一杯冷水(放冰)、一杯墨水、一支滴管、两支试
2、管、两个带吸管的瓶塞、记录纸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猜测1、出示一瓶水、饮料。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说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你们想听吗?前几天,天气很热,老师去买饮料,我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课件),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请教了饮料厂的专家。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2学生猜测。3如果瓶装的液体都装满,到了夏天,这些液体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为什么呢?想一想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从一种生活现象引入,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问题情境下让学生猜测,明确本课要探究的内容冷热对水体积变化的影响。(二)水
3、热胀的探究冷热会对液体有影响吗?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下面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我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液体水开始研究(板书:水)。1、设计水热胀冷缩实验(1)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3)出示一套组装好的仪器把仪器组装好后,调节细管上的黑色小圈,使它与水柱相平,再放到热水中。这样我们就能对比出水柱是否发生了变化。【设计意图】出示实验材料,激活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小组的
4、讨论和生生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并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从而突破该课的难点。而用黑色的小圈来标明液柱的起始位置,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也难以通过探究讨论得出,所以这里采取讲解的方式。2水的热胀实验(1)提出实验要求做实验之前,先和大家提几个要求,等会比比哪个组最能按老师的要求做。(课件:小组要分工合作。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想想是什么引起水柱的变化?做好记录。记录纸就放在大家的桌面上注意安全,小心热水。)大家都明白了实验的要求了吗?(2)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刚才汇报的小组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水柱上升说明水受热后的体积和原来的体积相比有什么变化
5、?在科学上我们的表述是“体积膨胀”。是什么引起了水的体积膨胀呢?(4)归纳总结谁能总结一下,水受热,体积会有什么变化?板书:水受热,体积膨胀。【设计意图】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什么,并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让学生有目的去实验,才能让他们既动手有动脑,提高实验的效率,并使实验后的交流更有效。实验后,先让学生汇报看到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水柱上升说明水受热后的体积和原来的体积相比有什么变化?”,学生在描述的时候语言并不科学,此时就要教会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在科学上我们的表述是“体积膨胀”。最后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引起了水的体积膨胀?”,从而分析整理出结论
6、。通过三个问题,逐步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三)水冷缩的探究同学们,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如果水受冷会怎样阿?1、这次实验应该怎样做呢?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2学生做水的冷缩实验。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这次的实验现象和刚才的一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4归纳总结水受冷,体积又有什么变化?板书:水受冷,体积缩小。【设计意图】有了水热胀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汇报时,引导学生对比受热和受冷的实验,让学生分析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四)师生共同总结:水有热胀冷缩
7、的性质1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谁能说说水受热的时候体积有什么变化?受冷的时候体积又有什么变化?2课件:热胀冷缩3能不能用四个字来概括水这种的性质?板书:热胀冷缩【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形象地把“热胀”“冷缩”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抽象的概念立体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热胀冷缩”。(五)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2下面我们一起来实验一下饮料和牛奶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4
8、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5归纳总结水、牛奶、红茶、果汁都是什么物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板书:液体热胀冷缩【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饮料、牛奶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从而认识到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有热胀冷缩,但不同的液体在受冷热的影响是有所不同。这个实验的要求比上一个实验的要求更高,环节的层次性更有利于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六)总结1现在谁来和大家说说瓶装的液体为什么都没有装满呢?2请大家看看这瓶红茶和水,为什么红茶比水留空的空间更多呢?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怎么多科学
9、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想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教后反思:一怎样的课堂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情景的创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能开个好头,创造出一个环境来感染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大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科学课中可以创设一种悬疑的情景,让学生惊叹“为什么会这样?”,或者挑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从而让学生产生探究的热情。2、教师的激励性语言。3、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学
10、生就会厌烦。如能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二什么是要让学生说出来的,什么是老师直接告诉的,要分清楚。当大部分学生有能力探究出来或者他们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时,就可以让学生说出来。如液体的热胀冷缩让学生想办法怎样让水在透明管子里的变化看得更清楚,并提供了红墨水给学生,那学生看到了现成的材料当然就会想到把红墨水滴到水中,这样就能看得更清楚。这是他们能力可达,完全可以让学生说出来。但如果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他们的能力是不足以把问题探究出来的,那就需要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如做液体热胀冷缩实验用的管子上面有两个黑色的小圈,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
11、这个实验材料,也没有做过相类似要做标记的实验,所以如果要让他们回答出这个问题,是很难的。这时就需要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怎样使用这个小圈,就不需要再花时间让他们讨论。三老师不应该只为了追求知识目标。老师过于注重结论,就会表现在当学生回答到点子上时,老师就马上肯定。或当学生在汇报时还没等学生说完就帮他们做思维归纳。这样只会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收集到的事实或观察到的现象,是非常零乱的,在归纳、分析、整理时,老师要注意相信学生,不怕出乱子。如在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学生观察到液柱上升,他们都想把自己的发现和同学分享,这时应该让学生充分交流他们所观察到的,不要因为一两个学生说到液柱上升
12、了就不让其他学生说了。毕竟学生虽然看到相同的现象但他们的表达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只要最后老师提出“刚才的几个小组他们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就会引导学生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四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辨证关系,教师要善于发现闪光点,让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得以生动活泼、缤纷多彩的展现出来。让我们的课堂分外精彩。;C在我们科学课堂很多东西是教师预设所无法预料的,正是这些突发的生成使课堂增色很多。教学的进程中,学生应该是积极的行动者,有效的课堂必然有着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因此,随着新知识的出现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接踵而来的是相应的思考,思考便会产生争辩。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
13、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如在让汇报水受热时观察到什么现象,有学生说到“红墨水越升越高,但水没有增加”,这时应该好好把握住这点,引导学生:水没有增加,但水却上升了,那是水的什么发生变化呢?这样就能更好的突破难点。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老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8dSG五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得不够,只是师生交流,缺少生生的交流。我们习惯于将“少数个体成功”等同于“群体的成功”。依靠几个学生的出色发挥虽然能够让课堂精彩,但教学不应该只有核心学生的道理十分浅显,依靠少数学生出彩带来的课堂所谓成功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这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在科学课中,特别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有个别学生学对了,老师仍然要“磨”他们说出理由;即使大部分都同意了,老师还是要问“有没有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创新。如在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问学生水受热时,体积有什么变化?让几个学生回答后,再让其他学生评价一下你认为哪个同学回答得最好、最能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然后再说那我们就按照这个同学所说的来描述或者当一个学生回答得很好时,停下来问问学生你们还有意见吗?若学生都没人举手,则说:“看来大家的意见都一样。”然后再出结论。这样就不仅仅只有师生的交流还有生生的交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了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