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慈善捐赠、科技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企业与政府的资源交换视角-张振刚.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企业慈善捐赠、科技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企业与政府的资源交换视角-张振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慈善捐赠、科技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企业与政府的资源交换视角-张振刚.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企业与政府的资源交换视角冰。张振刚 李云健李莉摘要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是近年来企业研究领域的焦点主题。尽管已有学者分别对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进行了较多探讨,但对于企业如何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创新发展尚缺乏充分的认识。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慈善捐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特别是分析科技资源获取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通过218家企业的量化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慈善捐赠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曲线预测效果,且科技资源获取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2)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慈善捐赠水平的企业其科技资源获取更多;(3)组织冗余在
2、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之间、科技资源获取与专利产出之间起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关键词慈善捐赠;组织冗余;科技资源获取;创新绩效+本文受广东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14A070702002)、广东省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项目(20138070303001)资助引言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研究的前沿领域,现有研究已分别进行了大量探讨。一方面,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要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进行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嵌套于社会网络之中,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其应尽的义务。特别是在开放式创新和协同创新的思潮下,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创新离不开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供应商
3、、客户等的紧密协作和资源整合。在此背景下,企业除了要对内部股东和员工负责外,还要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履行义务,即企业要平衡“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履行社会责任”。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强调,企业改革要以承担社会责任等为重点,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企业社会责任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从企业层面来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4显示,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稳步上升,报告管理逐渐走向常态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报告发布形式趋向“社交化”和“移动化”,并且企业都倾向于披露慈善公益等的责任信息。由此可见,国家和企业都越来越重视
4、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呈现出新常态和法治化的特点。换言之,政府会在已有法律基础上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干预,即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带有一定的行政指令性质,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鼓励导向和心理预期。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表现形式,21慈善捐赠是指企业将一定数额的资金、实物或服务捐赠给需要帮助的对象。31企业慈善捐赠主要用于社会助学、扶贫济困、抗震救灾等,能够帮助解决部分政府“想不到”、“做不到位”的事情,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慈善捐赠的动机上,包括经济动机、政治动机、利他主义、管理层自利主义四大动机,3-5并基于这些动机来探讨慈善捐赠对企业的影响结果,如
5、获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企业融资,15,6建立与维持政企纽带,【3,71带来广告效应,4,81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吲提升企业声誉和企业绩效。【10。121概言之,近年来绝大多数研究都把焦点集中于企业捐赠的决定因素,而缺少对相关经济后果的研究。1列然而,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进行慈善捐赠时,更多会从经济方面考虑,131即如何通过慈善捐赠减少政府管制、获得资源补偿是企业最主要的动机。企业在履行慈善捐赠等公益责任时,还应践行对中Nan妇i BlQness Review 2016Vol 19No 3,PP 123135 123万方数据国经济发展的责任,即通过技术创新等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6、做出应有贡献。毋庸置疑,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141而创新资源则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和基础。然而,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资源并不总是能顺畅地流向创新,【1副因而,从外部获取科技创新资源进行弥补和互补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现实中,政府科技项目是企业外部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也表明,参与科技计划项目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资金使用效率及技术与管理人员的边际创新效率,1引即创新资源获取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17】技术研发和慈善捐赠行为都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1副然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履行慈善责任都需要资源投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慈善
7、捐赠就意味着用于研发的资源投入会减少,那么慈善捐赠与技术创新是不是矛盾对立体?换言之,如何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应是当下众多研究者和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即企业应追求实现价值创造和社会绩效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为了进一步理解慈善捐赠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从企业与政府资源交换的视角,通过218家企业的量化数据,深入考察慈善捐赠影响创新绩效的机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本研究构建了慈善捐赠、科技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的中介传导模型以及组织冗余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模型,从而尝试回答企业慈善捐赠是否有助于创新?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1慈善捐赠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企业的本
8、质是利润最大化,即获取更好的绩效。现有研究表明,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学者们关于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尚存在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1)线性影响。线性影响观认为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或负向线性关系。其中,前者认为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有助于企业绩效提升;19,201相反,后者则认为慈善捐赠会损害企业绩效。1211(2)曲线影响。曲线影响观认为慈善捐赠是一把“双刃剑”,1纠即慈善捐赠在某些情境下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而在某些情境下则会损害企业绩效。Brammer等瞳21发现,高慈善捐赠和低慈善捐赠的公司比捐赠水平中等的公司绩效更好,即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之间可能呈u型关系。
9、而Wang等犯纠的研究则表明,慈善捐赠与财务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3)不相关。该观点认为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企业价值等的影响不显著。24,251由此可见,慈善捐赠对于企业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的,而可能是复杂非线性的。创新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14因而除了财务绩效之外,企业还非常重视自身创新绩效的提升。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创新绩效,通常会增加创新资源投入,包括内部研发投人和外部创新资源获取。然而,由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有限性,外部创新资源往往成为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制度背景下,政府部门掌握着关键资源分配的权力,【2 6是企业外部科技资源的重要来源。为此,企业通常会通过慈善捐赠等“互惠
10、交换行为”与政府建立和维持政治关联,从而更好地获取政府资源,提高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能力,【6矧进而提升创新绩效。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慈善捐赠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作实现经济或政治目的的一种工具。7,28Po rter等让9认为,企业慈善行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排斥,在一定程度上是紧密联系的。换言之,慈善捐赠会帮助企业通过社会绩效获得关键性资源进而促进自身发展,1181即慈善捐赠可能是企业与政府“交换”科技资源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具体来看,当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较低时,虽然付出了相应慈善投入,但尚未达到政府的心理预期,未能与政府建立起良好的政治关联,获得的科技资源可能较少,进而不利于创新绩
11、效的提升,此时企业创新绩效较低。随着慈善捐赠数额的提高,企业在政府救灾助困等遇到财政压力时提供必要和及时的帮助,有利于提高政府对企业的信任和好感,作为互惠交换的回报,政府会在科技资源分配过程中给予捐赠企业适当照顾,此时企业能够从政府部门获得更多的互补性科技资源,创新绩效会较高。然而,根据代理成本理论的观点,当慈善捐赠超过一定限度时,从事慈善捐赠活动大量转移了企业的宝贵资源,【3叫过度地将组织资源用于获取“社会绩效”,将导致企业用于运营和创新的资源投入不足,进而会损害企业创新绩效。此时,慈善捐赠很可能被管理者用作提升个人声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从而导致代理成本上升,p1”1进而会损害企业的创新
12、绩效。此外,中国社会“行政募捐”、“公益摊派”的捐赠行为也会额外增加慈善捐赠成本,【2 5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概言之,过度的、不必要的捐赠可能仅仅是高管人员为提升个人声誉的一种滥用公司资产的机会主义行为,133最终会导致创新绩效下降。综上讨论,本文认为慈善捐赠对创新绩效有着倒u型曲线的影响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24 甫开管理译伦 2016年1 9卷第3期第123135页万方数据H1:慈善捐赠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2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的倒u型关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交换关系所衍生的企业契约性与生产性,【341企业捐赠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行为,也具有社会
13、交换的性质。【351社会交换是指个体或组织之间发生的“资源一报酬”交换,这种利益互惠行为创造并维持了社会结构。1Lawler等印1认为,这种交换的隐含条件是交换双方通过互换各自特有的资源以达到互惠互利目的,其核心是自我利益和互相依赖。已有研究表明,企业提高慈善捐赠力度可以增加社会无形资产和资源、【381提高公司的竞争力。【291朱乃平等】则进一步指出,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的同时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可以从政府部门获得稀缺资源。换言之,在互惠的社会交换理论框架下,企业进行慈善捐赠有助于从政府部门获取科技资源。企业慈善捐赠对于解决诸如赈灾、扶贫、助学、助弱等众多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1具体来看,政府
14、在享有社会资源分配特权的同时,也承担着应对重大灾难、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等责任,这往往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此时企业通过慈善捐赠帮助政府缓解财政压力以及分担社会责任,政府则会在资源获取方面给予企业支持。【4伽换言之,企业期望通过慈善捐赠与政府沟通和互动,满足政府需求,帮助政府分担压力,进而获得交换科技资源的机会。然而,企业通过慈善捐赠与政府进行资源“交换”并非一种正式契约,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上企业与政府的社会交换关系具有不平等性,【61因而企业慈善捐赠未必能获得等价回报。进一步看,企业为了降低与政府交换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的影响,往往会提高慈善捐赠的额度,以提高获得政府支持的概率。具体来
15、看,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较低时,其所获得的科技资源可能会较少。黄敏学等p51研究发现,汶川地震中很多企业由于捐款太少而遭到社会责骂和批判,表明公众对企业的捐款数额有预期要求。同理,从政府视角来看,政府对企业的捐款数额可能也存在心理预期,当企业慈善捐赠金额太少时,政府预期的互惠目的没有达到,此时企业从政府部门获取的科技资源“回报”就较少。随着企业慈善捐赠数额的增大,企业与政府之间会建立起政企纽带,【71进而有利于企业获得政府的科技资源支持,此时企业能够获得较多科技资源。然而,当企业慈善捐赠过度时,有可能带来“过犹不及”效应。一方面原因是政府在考虑配置效率时会兼顾科技资源的配置公平与效率,因而企业慈善
16、捐赠带来的科技资源获取效应边际递减,即企业科技资源获取存在最大值;另一方面,过度的慈善捐赠会导致企业代理成本上升,甚至会给政府带来错误的认知评价,即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自身资源投入来获得创新发展,因而将稀缺的科技资源分配给更有需要的企业。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之间有着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3科技资源获取的中介作用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自身无法产生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其生存与成长依赖于外部资源持有者,【4u包括政府、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421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正式与非正式的外部资源获取均有助于提升
17、企业创新绩效,【431但不同类型的获取来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如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等合作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而与供应商、客户和竞争对手等合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则不显著,【441即内部能力不同的企业与不同类型的外部合作伙伴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效应。【451为此,企业往往会与不同的外部组织组成战略联盟,并且通过战略联盟的资源互补提高联盟的创新与财务绩效。【4州在内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企业创新绩效的改善往往取决于对外部科技资源的获取程度。通常,企业会不断改变自身的结构和战略行为,管理好与资源持有者的关系,以期获取与维持来自外部的资源4“4”在此基础上,整合、构建与重新配置内部与外部资源,能够为企业
18、带来竞争优势。4SRubera等H卅的研究也表明,企业外部资源获取与内部研发能力存在正向交互效应,即企业外部创新资源与内部研发投入之间存在互补效应。政府科技项目作为企业外部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的互补资源,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对于高研发投入企业的创新提升效果更为显著。【l刚在假设l和2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科技资源获取可能会在慈善捐赠与创新绩效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低慈善捐赠的企业因其社会曝光度不够,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不够密切和互惠程度不足,不利于发挥慈善捐赠建立和维持政企纽带的作用,【71从而导致其所获得的科技资源相对较少,创新绩效也会较低。中等程度慈善捐赠的企业,由于
19、能够有效帮助政府解决社会救助等责任,作为互惠的回报,企业能够从政府获得更多的科技资源,而外部科技资源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5伽高慈善捐赠的企业,由于政府在科技项目资源配置的过程会兼顾效率与公平,【5”因而慈善捐赠的科技资源交换效应Nankai Business ReIIi鲫2016Vol 19No 3PP 123135 125万方数据边际递减,企业甚至会因为慈善捐赠投入过多而导致代理成本上升与内部研发投入不足,进而造成企业创新绩效的下降。综上讨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3:科技资源获取对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H4:科技资源获取在慈善捐赠与创新绩效u型关系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4组织冗余的调
20、节作用组织冗余是指能够帮助组织成功应对内部调整压力、外部政策压力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的实际或潜在的缓冲资源,521包括资金、产品和人员。Singh陋31进一步将组织冗余分为已吸收冗余和未吸收冗余,前者指已经内化到组织经营进程中且不易被重新转化配置的冗余资源,后者是指尚未被组织利用且较易被配置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冗余资源。综观现有文献,关于组织冗余的作用目前尚存在争议。其中,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冗余具有缓冲作用,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521然而,代理理论却认为组织冗余是一种资源浪费,会导致企业效率低下。541在此基础上,Ta1等陋副融合两者观点,认为代理理论所阐述的导致企业低效的冗余主要是已吸收冗余,而组
21、织理论所解释的冗余对企业的正向作用主要指企业未吸收冗余。同时,现有组织冗余的实证研究大多局限于探讨冗余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且结论不一致,有正向线性、负向线性、正u型、倒u型和转置s型等,并且会受到战略选择、治理结构、制度环境等的调节,”6571即组织冗余效用的实现与具体情境密切相关。【2 0581除此之外,组织冗余还会作为调节变量对企业创新和绩效产生影响。59,60例如,组织冗余对CVC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U型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6”对团队多样性与新产品绩效的非线性关系起着显著调节作用。【6引根据权变理论,企业从慈善捐赠中获益是有条件的。【2州作为企业资源配置和战略决策活动,慈善捐
22、赠需要组织内部资源支持。研究表明,拥有大量冗余资源的企业将在慈善捐赠方面投入更多。24,461组织冗余的存在使得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数量更多,减少了资源约束,增加了企业在决策和行动中的自由度。【521资源基础观认为,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与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6纠因而企业通常会优先将稀缺资源用于生产或者提供服务,而慈善捐赠等社会责任的资源来源会从冗余资源中选取。H卅组织冗余资源的存在会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从内部驱动发展转向外部并购等来满足发展需求,【641即冗余资源较多的企业会更倾向于从外部搜寻与获取资源来促进企业成长。换言之,当组织冗余较高时,企业才会将“空闲”的资金、产品或
23、人员用于获取更多的外部创新资源和利益。这些“平时闲置但急需时有用”的资源不但能够为企业新研发项目提供内部资源,还能为企业从外部获取科技资源提供必要的资源配置,651如通过慈善捐赠的形式来间接获取政府科技资源。同时,在与政府进行资源交换的过程中,企业向政府相关部门展示自身“冗余资源”或出让“部分收益”,有助于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政治合法性,【6q即组织冗余有助于企业通过慈善捐赠获取政府科技资源。在假设2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企业慈善捐赠对科技资源获取的倒u型影响会因组织冗余资源差异而不同。具体来看,对于冗余资源较高的企业而言,慈善捐赠对企业科技资源获取的影响更大。在中低度慈善捐赠水平范围内,企业拥有
24、较多冗余资源,能向政府部门提供一种积极信号:即使在慈善捐赠的情况下,企业仍然有足够的资源去完成科技项目约定的任务,因而企业能获得政府的信任,进而获得更多科技资源。然而,当企业慈善捐赠过多时,一方面政府部门对其科技资源需求的认知评价可能会产生“过犹不及”效应,即认为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内部研发投入获得发展,进而倾向于将科技资源分配给其他更需要的企业;另一方面,根据组织惰性理论,资源冗余过多的企业往往会满足于现状,降低冒险精神,反而较少从外部搜寻创新资源和发展机会。换言之,对于高组织冗余的企业,适当增加慈善捐赠有助于获取更多科技资源,但过度的捐赠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但是,对于组织冗余资源较低的企业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慈善 捐赠 科技 资源 获取 创新 绩效 关系 研究 基于 政府 交换 视角 张振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